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B.正统观念的左右
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D.情感倾向的影响
2023-06-14更新 | 3331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如表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        
史料内容来源
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贞元三年(787)……帝(唐德宗)念其勋劳,又赐姓李氏,改名元谅。《旧唐书·李元谅传》(五代刘昫等撰)
公本安姓,讳元光,其先安息王之胄也。轩辕氏廿五子在四裔者,此其一焉……(唐德宗)赐姓李氏,同属籍也。改名元谅,昭诚节也……贞元癸酉岁(793)十有一月十五日,薨于良原镇之公馆,享年六十七。《李元谅墓志》
公本名元光,姓骆氏,武威姑臧人。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高阳王□,留宅姑臧。贞元五年(789)
《李元谅颂碑》
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
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
2023-06-11更新 | 4987次组卷 | 2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广东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宠惠(1881-1958),祖籍广东东莞,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早年跟随孙中山从事革命工作,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外交总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以及常设国际法院法官。1937年3月,王宠惠被蒋介石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此时中日关系非常紧张,在此紧要关头,王宠惠执掌外交部,体现了国民政府对其外交能力的充分肯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根据形势变化与苏联谈判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沉重打击了日本孤立中国的外交图谋,促使英美改变对中国抗战的消极态度,积极争取英美援华。抗战后期,他审时度势,力争并最终确立中国四强之一的地位。王宠惠一生中先后撰写了《宪法危言》等一系列的法学作品,探讨了中国宪政设计的原则和方针,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

——摘编自祝曙光《王宠惠与抗战期间的中国外交》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宠惠一生的主要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宠惠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023-06-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地方管理体制,中国古代探索了几千年。现代学者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一套比较理想的制度,“联邦制通过宪法保障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既保证国家的统一性,也保证地方政府的地域性。”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一次联邦制的制度试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读封建论致郭老》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待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丛子厚返文王。(子厚,柳宗元的字,《封建论》作者,主张中央集权)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全盛于1920年到1922年间,军阀、学者、政党(包括中共)都参与其中。“联省自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政府,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1923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联邦制的性质,曾被称为“联省自治宪法”。湖南、广东等省都颁布了省宪法,开展自治运动。

材料三   孙中山晚年对联省自治乃至于联邦皆抱敌视态度,主张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失败。

“蒋介石说中国不能搞民主,中国需要的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使中国走向稳定,只有稳定了,中国才能走向富强。这是什么强盗逻辑啊!以稳定为由拒绝民主,充分暴露了蒋介石这个独裁者的本质。谁搞专制独裁,谁就不得人心,谁就会被热爱民主的人民打倒。”

——周恩来1946年对民主人士讲话《新华日报》

材料四   盲论之士,往往以主张“分治”,即为破坏“统一”,曾不知“分治”与“集权”,本为对称之名词,于“统一”何与?北美合众国成例俱在,岂容指鹿为马!民国以来,正坐盲论者误解“集权”为“统一”,于是野心者遂假“统一”以夺权。

——陈炯明回答问题


(1)材料一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是指什么制度?“莫丛子厚返文王”是什么意思?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联邦制试验失败的原因。
(3)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实质是为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寻找历史依据。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有没有现实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2023-06-1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关于"历史"的主观性,学界基本都予以承认。葛剑雄在《历史学是什么》中说“历史是后人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做出的有选择的、有意识的记录”。相传人们今天看到的《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的记录删减修订而成的,人们今天读到的许多古代“官方历史”其实已经经过多次整理修订,从记录到修订往往会带上有关人员的主观意志(如图所示)。据此,作为历史读者,以下较为科学的态度是(     
A.尽量参考离真相发生时间较近的历史记述,越早的记录越可信
B.可以参考民间著述,由于其不受政治立场的影响,更为可信
C.今人已经无法弄清历史的真相了,读者应各取所需,自圆其说
D.历史的真相不一定能还原,可以借助实证方法提供多角度解释
6 . 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书写的两大要素,对历史书写的研究也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治通鉴》开篇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注: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周幽王、周厉王“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晋大夫欺凌蔑视国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反而让他们“列于诸侯”,周王朝“之礼于斯尽矣”。“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据[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对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研究的变化

主要观点

代表性论著及发表时间

不可用今日的眼光过度注意《资治通鉴》的缺点,而应当就实用方面去观察其优缺点。但其总体上是为诱导统治阶级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统治人民,站在统治 阶级立场,不符合现在的时代要求。

《<资治通鉴>和胡注》,1956年

司马光是“卖国贼”、“投降派”、“顽固派”,《资治通鉴》是地主阶级的“复辟经”、“变天帐”。

《司马光批判》,1976年

司马光不是一味顽固守旧,他多次上疏要求革除“弊政”,不应以政治上的主张改制或主张守旧作为评价他是非功过的唯一标准。

《论司马光》,1981年


(1)指出材料一司马光对“三家分晋”书写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如此书写的原因。
(2)解释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
2023-05-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仿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末以降,中国史学经历过三次明显的转型。这三次转型的中心议题,都在于寻求史学“话语体系”的革新,其结果是出现了三种形态不一的“新史学”。第一次变学转型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中间经历过梁启超等人倡导的“史界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以后的学术“西化”等不同阶段,而其目标所向一直都是改造传统史学,实现中国史学的“现代化”。第二次转型发生在1949-1966年间,其结果是确立了一种由党性原则所主导的“新史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旗帜,效法苏联史学的范式和体系,基于意识形态的基本元素,构造出一套新的史学话语。“文革”结束以后,中国史学进入第三次转型,倡导思想解放,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

—一李剑鸣《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一个当代学术史的考察》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中国现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史学转型”的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准确。)
2023-05-26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三国时期,孙吴田租改制频繁且剧烈。以下为若干论述。
旱田征收旱米,具体称作“旱租米”、“旱税米”、“旱限米”等。但嘉禾三年以后的吴简未再见到此类记载。

据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

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听相恤,孤甚愍之。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

(西晋)陈寿《三国志》卷47《吴书·吴主传》

湖南地区普通吏民耕种的租、税田,每亩收租米12斗,秦朝和西汉当地大约每亩收租1斗3升。

《走马楼吴简嘉禾五年诸乡田顷亩收米乡住簿研究》(2020年)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吴简是出土文物,能真实反映历史全貌
B.后人研究是二手材料,故其可信度相对较低
C.《三国志》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立场
D.吴简与《三国志》记载一致,可断定田租低
2023-05-25更新 | 34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仿真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周时期的青铜编钟,已可以做到“一钟双音”,但两个乐音的音调、音色具有明显差异。这一问题,最迟至战国初期,经由工匠在编钟内腔增加音梁得以解决。这一过程反映了(     
A.古代青铜制作走向成熟B.礼乐制度的实践应用
C.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D.传统科技的发展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汉时期佛教最初传播于中原还是西域,众说纷纭。从语言学角度看,佛教传播并未经过西域的中介。《史记》《汉书》《后汉书》均未记载佛教在西域诸国传播的情况,而上述诸书的西域传记却是根据张骞、班勇等人的报告写成的,但已知的西域佛教文化遗址未超过公元2、3世纪。这表明(     
A.文化遗址发掘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汉时期中原早于西域传播佛教
C.文物材料与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D.历史研究需要结合多种视角探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