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1941年5月,《解放日报》发表《略谈妇女工作作风》一文,批评延安妇女工作“不从社会经济基础上去探究妇女被压迫的根源,而把妇女被压迫受痛苦归咎于男子”,认为这势必造成妇女解放与根深蒂固的男权观念的激烈冲突,影响乡村社会的稳定。这旨在
A.服务全民抗战大局B.揭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C.批评妇女工作失误D.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2021-12-29更新 | 584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二战后,欧美史学家把计量手段与历史研究相结合,计量史学产生。其实运用计量方法研究历史源于中国汉代司马迁《史记》,但真正成为史学流派则是在战后西方国家。计量史学的出现
A.说明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B.史学研究必须中外关照
C.历史研究离不开方法创新D.现代科技推动史学发展
2021-12-26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研究表明,“中国”一词早在西周金文中便出现,源于西周初年周对其本国统治区的称谓。自西周出现以来迄于战国,指京师、国中、王畿、天子直接统治区、诸夏国家、地处中原之国,以区别于四周游牧民族。秦汉统一后“中国”一词的文化意义进一步加强,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家概念在明代出现,逐渐成为大一统时期全国的统称。以上有关“中国”的评述,合理的结论是
A.它遵循了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
B.它是对“中国”一词历史演绎最完整的考证
C.历史事实可能有不同历史叙述予以记录
D.历史现象是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2021-11-20更新 | 26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的体育组织形态,是一种以群体体制为主的平民体育。例如,上流社会热衷于射行礼、投壶下棋等;中下层社会流行郊游、蹴鞠等;军中盛行武艺、角力等;医学家和养生者好导引行气养生之术等。中国古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养成了向内,追求身心自我完善,不事竞争、注重养生、形体自娱的体育文化形态。

——摘编自陈祥奎《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体育比较研究》

材料二   恶劣的环境练就了古希腊人自强奋斗、热烈追求、思变好动、敢于冒险的民族性格,由于对躯体的健美与力量的崇拜,他们通过运动来锻炼肌肉、强化体质,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雅典和斯巴达等以城邦制度为支撑,通过国家的引导和组织,促使公民从童年到青年,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体育训练;城邦还通过定期举行运动会来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在绝对平等规则的保障下,古希腊竞赛推崇通过个人能力来获取属于自己的荣耀。

——摘编自胡勇刚《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深层意蕴下的竞技观》等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和重视体育事业,始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来引领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指出要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在党的方针指导下,国家将公共卫生与体育进行融合发展,用体育手段增强人民免疫,增强人民健康与幸福感,共筑全民小康社会。

——摘编自人民网《体育强则中国强!习近平为体育强国建设指明方向》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体育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十八大以来党的体育方针和政策的意义。
2021-11-20更新 | 290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297次组卷 | 36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随着《人民的名义》《扫黑风暴》等一些反腐题材的影视剧的热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映入普通百姓的眼帘。下列是中共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的“整风”运动。(“整风”是中国共产党祛除不良习气,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种特殊手段。它发轫于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并被当作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经验,在建国后中共的建设中多次运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共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整风”运动被逐步摈弃,代之而起的是通过制度化的党性党风教育开展作风建设。)

名称内容和意义
19411945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19501954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957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
19831987针对“文化大革命”使党的建设遭到的严重破坏问题
2000年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2012年中共十八大为民务实清廉
十八大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背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1-11-16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从商鞅变法至汉武帝之前,是对变法正面评价最为辉煌、普遍的时期;从汉武帝尊崇儒术至清末民初“经学解体”时期,是商鞅变法饱受批评的时期;从清末民初至今,人们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评价总体持赞扬态度。这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C.时代愈近评价的愈客观D.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2021-11-10更新 | 176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2021-11-09更新 | 1330次组卷 | 45卷引用: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历史质量检测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史记》记载,秦朝统一后,“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对于类似的这些记载,有人将其归为好大喜功,有人认为是暴政,有人说是郡县制的“配套工程”。这说明
A.历史结论是多数学者观点的综合B.史学界即成结论是无可置疑的
C.历史结论受到研究学立场的影响D.看待历史以道德优先评价为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 世纪的英国,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疾病和瘟疫严重困扰着英国人口发展,致使英国人口呈长周期衰落。18世纪初,英国的人口出生率为32%,1851~1855年平均每年仍达33. 9%。与此同时,新生婴儿的死亡率下降十分明显。1749~1759 年,英国出生在医院的新生儿的死亡率为1/15,1799~1800年下降到1/118。 上述状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18 世纪中期以前,东南部和伦敦因其自身自然经济条件优越而人口发展最快、密度对大、数量最多,18世纪中期以后,作为英国重要产业棉纺和煤炭钢铁工业迅速在英国西北崛起,人口的重心也随之由东南向西北转移。据统计,1696 年,英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数的3/4,而到1831年,包括地主、农场主、自耕农和雇工,还不到全国总户数的30%。随着人口的集中,一大批大城市迅速崛起。

——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自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在中国共设立商埠92处,在23个城市开辟了租界和租界地。通商口岸城市仅占城市总数的1.6%,而人口却占城市总人口的28%。外国学者曾估计说:“1853年,上海租界内住有中国人约500名,自1853~1854年间,因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发生战争,逃难移入租界的人数激增。紧接着太平军来攻,1860年租界人口一跃而达30万人。20 世纪初,浙江农业歉收,“省城骤添数万人”。近代中国,农业过剩人口既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直接后果,也不可能被工业部门所吸收,这种矛盾发展的直接后果,非但不能解决农业相对过剩人口问题,反而使城市失业问题更加尖锐化。

——摘编自行龙《人口因素与中国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