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01年1月5日,邓恩铭出生在贵州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恩铭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学生运动,到济南城内外进行宣传讲演。五四运动后,邓恩铭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邓恩铭参与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2年初,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参加了列宁倡导的“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共二大以后,在他的领导下,矿区工人很快组织起“矿区工会淄博部”,并建立了淄博矿区第一个党支部——洪山矿区党支部,使淄博矿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925年2月,邓恩铭与王尽美发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全厂大罢工,罢工取得胜利。邓恩铭后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4月5日清晨6时慷慨就义,年仅30岁。

——摘编自余玮《邓恩铭: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恩铭的时代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恩铭的时代精神。
2023-06-04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我国古代历史叙述多采用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如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灵公荒淫无度,民不聊生,最终为赵盾族弟赵穿所杀。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君。”赵盾感到冤枉,辩解道:“弑者,赵穿,我无罪。”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赞其为“董狐直笔”。这说明(     
A.史官董狐坚守历史书写的客观性B.官修史书所记载的史事不足为信
C.对历史的记录应采用“春秋笔法”D.历史真相与历史价值观不宜混淆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地名不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语言符号,往往还蕴含着历史文化内涵。如: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大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反映出古代政治的最高理想。上海的徐家汇,是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聚居地。昌南镇在宋朝景德年间以烧造的瓷器名扬天下,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遂更名为景德镇。孝义市和孝感市是为了纪念割肉奉母的孝子郑兴以及卖身葬父的董永。地名的变化也能折射历史的变迁。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与明朝和议后兴建新城,明廷给这座城赐名为:归化。意为蒙古自此建城归顺,服从教化不扰边境。1954年,为体现民族平等,将其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寥寥数字,却包含着一串串历史故事。

——摘编自王东茜《汉语地名的文化特征》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地名与历史”这个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
A.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
C.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D.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022-03-30更新 | 1463次组卷 | 47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女子教育对于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维新派认为要救亡图存“非遍开女学以警醒之不可”。1897年经元善、梁启超等有志之士酝酿筹办女子学堂。18985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学堂一经正女学在上海诞生。初有学生二十余人,系815岁女生:10月末增设分校,次年初,两校学生增至七十余人。课程以《女孝经》、女红等为主,兼习英文、算术、地理、图画等。教学上“先识字,次文法,次读各门学问启蒙粗浅之书,次读志、艺术、性礼之书”由浅入深。对学生管理遵循“男女授受不亲”原则,以“培养贤妻良母为主”兼顾“使妇人各得其自由之权”的办学方针被后来女学堂普遍采用。戊戌变法失败致使经费陷入困境,加之当地地痞流氓起哄围攻女学生,学堂于1900年宣布停办。经正女学创立是男女平等思想在教育上的初步反映,在其带动下,广东、苏州等地相继出现中国人自办女学堂,截至1903年女学堂已达14所。

——陈彦卿《清末女子教育发展研究(18401912)》

材料二   第三共和国时期女子中学教育体系开始建立。议员卡米耶塞力促女子教育《卡米耶塞法》在议会通过,教育部长茹尔费里大力支持女子教育改革。1881年第一所国立女子中学在巴黎建立,随后鲁昂、费奈隆等地相继建立女子中学。18851910年间招生人数从4377增加到29000。《关于课程教学周学时安排的决定》规定女子中学学制五年,12岁入学17岁毕业。课程包括道德、法语、地理、外国语、数学、物理、绘画、家政、生理学等课程。前3年为必修课程,第4和第5学年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女子中等教育最初仅为少数来自新教、犹太中产阶级、上流社会家庭中年轻女子服务,试图在世俗政权下强化民主共和信仰。随着女子中学影响力不断扩大,更多女中学生来自政府职员、教师、小资产阶级、农民等社会阶层家庭。女子在接受中等教育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平等价值观以及发挥自我价值理念。

——陈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前期(18701914)的女子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正女学堂的办学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相比,法国第三共和国前期女子教育的不同,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原因。
2022-03-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世界科学中心开始从意大利向英国转移。当时英国不但出现了像哈维、玻义耳和牛顿这样的科学巨人,而且科学研究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重视。1660年,伦敦的一些科学家举行了一次会议,正式提出成立增进物理数学实验知识的学会。后来,查理二世正式批准成立皇家学会,并将英格兰的许多小型学会并入该会。皇家学会的基本宗旨是以增进自然知识为目的,贯彻培根的学术思想,注意搜集经验事实,注重实验、发明和实效性研究。皇家学会虽然有皇家许可证,并由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政资助,但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民间组织。

——摘编自陈吉明编《科学技术简史》

材料二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批准设立中国科学院。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布正式成立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四个学部,选出了各学部的常务委员会。会后,各学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科学发展趋势,组织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相继组建了包括半导体、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学在内的一批高新技术研究机构。19863月,王大珩等四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高技术的建议书》并得到中央批准,形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摘编自刘海藩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皇家学会相比,中国科学院有何特点?
2022-01-18更新 | 20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9年,中美《浦安臣条约》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需照所有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在容因等人的促推下,清政府开始举办幼童留美计划。18721875年,120名学生赴美留学,由清政府承担费用,设“幼童出洋肆业局”进行管理。学生在学习数学、天文、生物、化学、机械、采矿和土木工程等的同时,由随行出国的汉文教习“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80年代,美国掀起排华浪潮,加之清廷惧怕学生“西化”,留美幼童被迫中断学业、提前撤回,仅两人大学毕业。

20世纪初,曾为留美幼童的梁诚担任驻美公使,发现美方损失远小于庚子赔款所得。因此提出退款,并用于开设学堂、兴办教育,得到美国总统与国会的认同。19096月,游美学务处成立,负责考选学生,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清华学堂。1909-1929年,庚款留美学生共计1289人,学习美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科学与技术等,其中87.3%获得学士以上学位。

——摘编自胡中波《中美关系视野下的中美教育交流研究》

材料二   1927-1949年我国留学美国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性别未知总数
19272335019302
19311703324227
19351473530212
1939104486158
19431585010218
1947780340741194
1949672297471016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积极争取留美学生回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在美学习理工科的中国学生和学者一概不准回国,美国政府甚至不惜捏造罪名、监禁钱学森等人。1955年,中美在日内瓦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以释放美军被俘飞行员为条件,获准钱学森等回国。

——摘编自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纪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幼童留美”与"庚款留美”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27一1949年我国留美教育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留美学生归国的历史背景。
2022-01-09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