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C.儒学思想适应了所有时代的社会需要
D.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2018-11-11更新 | 477次组卷 | 4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萌生了“疑古”思潮。胡适提出:“以现在考古学的程度看来,我们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由此,“夏王朝否定说”盛行。1959年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夏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向“东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史学界的疑古思潮完全是错误的B.文献史料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
C.实物史料对史学研究有重要价值D.文献资料必须与实物资料相印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冷战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冷战形成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美国霸权论、苏联扩张论、美苏共振论、英国主动论、综合作用论。对于这五种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因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B.缺少对复杂社会背景的综合分析
C.因历史久远,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D.忽略了其他国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
4 . 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往往莫衷一是。比如对王安石的评价,世人褒贬不一,同时代的哲学家杨时认为:“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而严复认为:“千古相臣,知财计为国之大命,而有意于理财养民者,荆公一人而已”。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综合多人意见构建而成
B.严复的评价比杨时的评价更为客观理性公正
C.历史评价应以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为出发点
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考虑所处时代的局限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材料二   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缺字)见亦美,其皆禁勿伐”,并将湘山列入禁苑,归属苍梧郡管辖。《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湘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

——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


(1)根据材料一,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
(2)从材料一“篇目举例”中任选两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其所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3)根据材料二,说明两则史料中对秦始皇的不同叙述及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
2021-11-12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国语》《秦律》和汉乐府诗对人民食用酒肉情况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国语·楚语下》天子举以大牢,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大牢;卿举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
《秦律·田律》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酒,田啬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
汉乐府诗《羽林郎》“(胡姬)春日独当垆”“(奴仆冯子都食用)金盘鲙鲤鱼”。

A.文献中关于食用酒肉的描述自相矛盾
B.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众饮食多元化
C.酒肉饮食平民化证明秦汉经济的发展
D.政府逐渐放宽对商业活动的诸多限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王安石来!’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宅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在历史上没有取得积极作用
B.宋话本属口述历史的范畴,能全面反映变法的实际,可大胆采信
C.宋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不可采信
D.宋话本在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文明史观比全球史观科学合理
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D.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走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经常能看到说明书上画着一个“马”字,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写法却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说明
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
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
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
2019-04-19更新 | 2172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以前我们称之为“司母戊鼎”。后来一些专家根据大量甲骨文解读,认为商代的字体比较自由,正写反写都可以。2011年3月28日,新国博展牌把“司(si)母戊鼎”改名“后(hou)母戊鼎”,有不少人提出质疑。这种修改反映出
A.史料解读的多样性B.分封制与礼制的结合
C.甲骨文金文的矛盾D.一手史料可信度有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