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需要的不只是研究本身要有进展,更需要科学、政治和经济彼此相互强化。如果没有政治和经济组织提供资源,科学研究几乎就不可能成功。反过来说,科学研究也为赞助者带来新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取得新的资源,而部分就会再用来研发新的能力。

——摘自[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嘉庆、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当然不认识那个西方世界,直到现在,我们还不敢说我们完全了解西洋的文明。不过有几点我们是可以断定的。第一,中华民族的本质可以与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相比,中国人的聪明不在任何别的民族之下。第二,中国的物产虽不及俄美两国的丰厚,然总在-般国家水平线之上。第三,秦始皇的废封建为郡县及汉、唐两朝的伟大帝田,足证我民族是有政治天分的。是故,论人论地,中国本可大有作为。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938年)


结合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中国本可大有作为”的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12-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中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以及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左右;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的17.2%左右。随着争取普选权运动的高涨,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了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选举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发展的因素,并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加以简要评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是一幅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简图,它体现了中国近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进程。

根据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

(要求:观点明确,对该简图表述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一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格关辩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机关中实行了公费医疗制度,1952年起逐步扩大到全体国家工作人员、革命残疾军人、高等学校学生等。19492010年,全国卫生机构总数从3670个发展到93.7万个。60年代末以来,农村三级保健经历了形成、改革、发展、提高的过程。王1996年全国共有高等医药院校123所,中等医药学校550所。2000年以来,一批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从中央到地方新建了一批医学研究机构。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能力明显增,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在社会卫生健康保障体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克分利用机代科学技术手段,发展和创新了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世界医学所瞩目。

——摘编自王振国、张大庆《中外医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现代医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影响。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

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发起“于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的征文活动。旨在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第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第二,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

主编胡愈之在征稿信中说:“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二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征“梦”活动反响热烈,截止到1932年12月5日,《东方杂志》共收到回函160余封。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推出“新年的梦想”专栏,发表了老舍、郑振铎、柳亚子、邹韬奋、巴金、林语堂等142人的答函。这些大大小小的梦大致分为九类:倾向于国泰民安的个人梦(106人)、民族复兴梦(40多人)、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30多人)、教育梦(40多人)、开明专制梦(少数几人)、自由平等梦、民主法治梦、噩梦、其他梦。

——据黄苏宜《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 . 竞争是古今中外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都认识到竞争现象的存在,并有深入思考。他们都认为,好的竞争能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冲突和杀戮,导致社会的崩溃。在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符合“礼”“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和只顾谋求一己之私利的“小人之争”。古希腊人认为,战争这样的竞争是坏的竞争,而各种和平的竞赛活动则是好的竞争。古希腊发展出体育赛会制度,在古代中国则有作为“射礼”的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都带有仪式表演和道德教化的功能。古代中国通过比赛来学习礼仪和培育“君子”,古希腊的竞赛活动则承担着培育合格公民的责任。

——摘编自王大庆《试比较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竞争观念》

材料二   在维多利亚(英国女王,1837~1901年在位)初期,随着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的废除,自由贸易的发展速度大为迅速。当时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产品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甚至煤的产量和质量都是他国无法与之相抗衡的,即使是粮食此时也已能经受竞争的考验。因此,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1849年,英国废除实行了两百多年的《航海条例》,不再坚持用英国船只运送货物。减免了两百多种货物的进口税。1860年以后,英国与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意志关税同盟、普鲁士、奥地利等订立了互减关税的条约,而且这些条约都有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即给予某一国的优惠待遇,同样也给予其他国家。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材料三   梁启超把竞争分为国家竞争和国民竞争。二者区别在于国家间的竞争是君主号令民众同别国竞争,民众本身处于从属地位,而国民竞争是每个人为其性命财产而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梁启超认为,经济上的竞争比其他领域的竞争更重要。他借适者生存的进化观来说明发展工商业的必要性,“今后之天下,既自政治界之争,而移于平准(交易和经济)界之争;则我辈欲图优胜,宜急起以竞于此。”


(1)依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竞争”观念的相似之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评述梁启超关于“竞争”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B.进化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医疗与卫生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社会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不断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这也为英国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材料二 原夫西医之敢于操刀以剿人者,由于病人死后无论亲疏贵贱,皆许医者剐剔以搜寻所病而考其详……必其不惜死者以为救生之术而后可;若使人皆孝子慈孙,必不忍弃其祖父未寒之尸而听人之剐剔。此中华所不能行,而西医遂独擅其长也。
——摘自清朝大臣志刚《西医开刀》(1869年)
西人于医学最严,必先于其国中考证无讹,然后出试其技,惧以疏庸杀人也……西人治病不讲求切脉,专用补、泻二法,盖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若其治西人验而华人或不验者,究因脏腑厚薄之不同耳。
——摘编自王韬《瀛蠕杂志》(1875年)
(西方国家)大城内,能开深沟,街道光,房屋不密,则清气多而污浊少……各西国瘟疫,较之昔时更少。凡开沟与冲沟为城中紧要之事……清积秽以肃观瞻,免发毒染,一也;禁病猪坏牛,认真严罚,以免生病,二也……设医局以重民命,四也;挑清粪溺,祛除病毒,以免传染,五也……即痘疮之患,传染甚危,若不创设痘局以调理,此症不知伊于胡底……各种致病之由,相沿已久,非一时骤能改革。况禁阻之权,非一家可能操,所谓有善法,尤贵有善人。
——摘编自郑观应《中外卫生要旨》(189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医疗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思想界对西方医疗与卫生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行政方面求绝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一应官吏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由皇帝发出的诏、诰、敕、旨、上谕、朱批等,都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不允许有任何抗拒违犯或坚持异议。为此,明清两代都对官制作过重要的改变,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的各种典章和则例,作过频繁的修订补充。任用、奖惩和升贬文武官吏的人事权,都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

——书皮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州里,中央政府至今只管理少数值得它特别注意的事务。它不参与管理社会的次要事务。它甚至没有这样的想法。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因此,专制在一个点上可能是大大加强了,但未扩及到面上。全国的多数,尽管其激情动人,其倡议振奋人心,也无法在全国各地以同样方法在同一时间使全体公民服从它的意旨。当代表多数的中央政府发布国家命令时,必须责成一些官员去执行命令,但这些官员并不总是隶属于它,它也不能每时每刻予以指导。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中国相比较,美国政治制度的进步性,并对此作一简要评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