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宗教医学是人们疗治病痛的主要途径。16至17世纪,瘟疫频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基督教会束手无策,神职人员纷纷死亡,民众对教会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产生怀疑。这时期医学界对疾病的认识已经向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病理观转变,建议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民众重视卫生保健,并以放血、催吐等疗法取代祈祷、观瞻圣物。政府则以医学隔离、清扫街道等手段进行防控,严禁举行相关祭祀活动。在地方政府和议会推动下,伊丽莎白女王授权枢密院编纂《政令大全》,加强对地方防疫的管理。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材料二   为应对西班牙流感等全球医疗和社会危机,1921年国联卫生组织成立。二战后,国际社会仍面临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如霍乱、鼠疫、黄热病等,亚非拉国家普遍缺乏基础医疗设施,无法有效应对,死亡率居高不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成立,标志着全球卫生与流行疾病控制的新时代,国际合作共识加深。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疫苗接种,处理贫穷与卫生问题,保障世界不同区域的基础医疗建设,传染病防治取得重大进展,死亡率逐步下降,之前曾威胁世界60%人口的天花基本被根除。

——摘编自[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策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冷战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冷战形成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美国霸权论、苏联扩张论、美苏共振论、英国主动论、综合作用论。对于这五种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因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B.缺少对复杂社会背景的综合分析
C.因历史久远,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D.忽略了其他国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
3 . 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奠定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

材料二   1883年,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首次确立了美国联邦政府官吏管理的竞争考试和功绩制、职务常任以及政治中立三项原则,成为美国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美国在选拔和任用文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才能和解决某些专业问题的本领,因为在美国人心中,政府官员最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权威者。1978年,卡特政府改革通过的《文官制度改革法》在联邦政府文官录用中对妇女、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予以适当照顾。文官制度建立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摘编自郑易平《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对其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   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的合理成分,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俸、抚恤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和完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

——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一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管理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20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乡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游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乡村建设”各自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乡村改造”和中国的“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且当时河南由于为元末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战后人口稀少,所以也成为移民的重要目的地。“朱元璋以为,河南、山东人口比例不合理,民少地多,地有遗利,并且这是因为土壤和气候的关系,‘土宜桑枣’,颇便生计。而山西地方也同样存在着人地关系不和谐的问题,‘民众地狭’,人多贫穷,双方可以有无互补。为此,朱元璋下大决心从事山西民的移出活动。”“若以人口计,华北平原在洪武最后10年的移民数量至少应接近50万人。”之后的永乐时期继续了洪武时期的移民政策,但规模上不及洪武时期。
一一《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的迁民及其影响》
材料二   正进入经济增长迟滞期的欧盟各国为了挽救颓势,近年也大开投资移民的方便之门,据华商移民专家介绍,现阶段备受热捧的欧洲买房移民政策均以“买房”为投资核心,相当迎合中国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以葡萄牙买房移民项目为例,非欧盟公民在葡萄牙购买价值不少于50万欧元的房产,即可全家获得葡萄牙居留身份,在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多项福利。除此之外,葡萄牙房产投资不仅不限定类型、套数,而且拥有永久产权,保值增值功能显著,成为中国投资者最受青睐的“香饽饽”:
欧元汇率的持续走低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购买力,再加上“欧盟身份”的利好加持,以求在价值洼地的投资契机下实现“低买高卖”的投资效益。华商移民专家认为,目前,欧盟经济发展势态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虽然经济复苏进程可能缓慢,但整体方向仍是积极的。
——《欧盟推3150亿欧元刺激计划欧洲投资移民适逢其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前期实行大规模移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前中国人移民欧盟各国的主要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人口迁移表现出的一般性特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5月,中共中央着眼战略形势发展,决定将晋察冀、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成立华北解放区。全区只划为1个行政省(察哈尔),6个行政公署(冀中、冀东、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294个县。1948年9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选出了华北人民政府组成人员。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宣布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

材料二 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中国外国
14~15世纪1.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2.废除丞相制度。
3.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1.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2.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3.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1.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2.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3.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4.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1.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2.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3.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1.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2.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3.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4.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5.郑成功收复台湾。
1.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2.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华北解放区成立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作用。
(2)阅读材料二,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2-11-2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史料·史实·史论。

材料一:


材料二: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对债务的“执行”做了详细规定,大概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第二,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第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拴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摘编自《罗马法原论》

材料三:(同志们)须发挥五四运动的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恢复国权运动;(二)新文化运动。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

——19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通告第十三号》

材料四:


说明:1999年,美、英、俄、中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成立二十国集团(G20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表现。


(1)材料中①②③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变化的哪些史实?
(2)《十二铜表法》对债务执行做这样的规定有什么作用?
(3)依据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的意义。结合所学,分析中共中央发布这一通告的背景。
(4)材料四中的示意图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事件,说明该事件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所起的作用。
2021-12-2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贫困救助是中国传统社会救助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府的职责。鳏寡孤独人员是政府因救助的重点,宋仁宗嘉祜四年“遣官分行京城,赐孤老残疾钱”。对于一般贫困人员,政府有施粥的做法,宋太租建隆元年“夏四月.遣使分诣京城门,赐饥民粥”。此后,为便于管理,开始设立专门的救济有构,负责济贫的有关事宜。与政府救灾济贫活动相比较,宋代民间以族田、义庄为核心的血缘救济模式是重要的互助模式。各地的宗族组织,很多都设有以赡族为目的的义庄、族田,其收入部分即用于资助和赚养族内贫孤。此外,部分缙绅、富户大贾在灾害发生时,也会捐出部分资财救助饥贫。

--摘编自陈桦、刘宗志《救灾与济贫: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救助活动》等

材料二   两粤著名的广仁善堂,原已“创行善举,如劝善赠药施衣施棺诸善事,开办经年”。随着维新运动的兴起,广仁善堂即着手在桂林、广州、梧州等地购置书器、刊布报纸、设大义整、开三业学,以通知时务。还打算次第推广到各州府县,“设养贫院以收乞丐,教工艺”,以“为贫民力谋生计”。慈善救助已从重养轻教渐渐转向养教并重发展,展现了传统慈善济贫事业向近代总善济贫事业转型过渡的某些特征和标志。

材料三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按现行扶贫标准衡量,1978 年至2018 年底,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7.7亿人减少到 1660 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2018 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371 元全国平均水平的71%。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摘编自程乘坪、邹迪《新中国 70 年扶贫历程、特色、意义与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贫困救助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间慈善济贫近代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扶贫的意义。
2022-02-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密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中后期,为遏制天花蔓延,英国政府强制国民接种天花疫苗,有效降低了天花的危害,但不少议员与民众强烈反对“以健康福利为由干涉自由”。20世纪初,在天花威胁逐渐减小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实施“真诚反对”者免除接种义务的政策,取消了强制接种制度。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
A.疫病防治成效有限B.自由主义影响具有复杂性
C.政府权力极度膨胀D.福利政策遭到大规模抵制
2021-04-01更新 | 627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邢义田:秦建立郡县制,中央派不同等级的官员做郡县的太守或是县令,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秦时还有另外一种制度,凡是地方上杂居有蛮夷的,就不设郡县,而设置道。它原来有什么风俗习惯,有什么领袖都得以保存,他们甚至不用像郡县的百姓那样纳税,只要象征性地进贡一些方物特产即可。此外还有所谓的属邦,凡臣属于秦的国家,因其故俗而治,只要顺服,秦对其内部也不加干涉。这种道和属邦的设置,我感觉背后的理念并不是强硬地采取百分之百的同化政策,这跟古罗马帝国有相似的地方。

虽说罗马帝国征服了地中海世界,实际上罗马人采取相当宽容的统治政策。地中海各地本来有很多城邦或城市,罗马人对他们的统治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罗马把除了意大利之外的地方都划为行省,派一位元老去行省当总督。总督基本上只负责收税、保证治安、维持司法秩序。其他方面各省城市都有市议会,由市议会选出的官员管理各自的城市。这些城市只要如数纳税,敬拜皇帝,其原来的习俗和信仰等等都不会受到干扰。因为统治多属象征性的,罗马帝国在三世纪以前从没有建立,也没必要建立像秦汉帝国那么庞大,由中央到地方层层节制的官僚体系。

——据盛韵《邢义田谈罗马史背景下的秦汉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马帝国对地中海地区统治方式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渊源。
2020-10-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