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不仅历史悠久、从未中断,而且沿革清晰、源流可考。中国文官制度的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同时,文官机构又是支撑皇帝专制主义统治的重要支柱。中国自秦汉时起,便开始制订文官律。唐六典的出现,则是文官法成熟的标志。经过宋元至明清,以会典的形式为主,形成了文官法的独立体系。

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世界各国文官制度的发展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唐代文官制度中的制授、敕授、旨授和判补等影响了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13世纪末以来,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也介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其中便包括文官制度,这对于开阔西方人的视野,传播东方的古代文明起了良好的作用。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正式拉开了革新吏制的帷幕。1853年,斯坦福·诺斯科特和查理·屈维廉爵士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痛陈了当时政府官吏制度的痼疾,同时提出了改革的原则性建议:(一)建立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二)根据不同的教育程度,把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三)对各部的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各部文官可以互相转调;(四)严加考核文官平素的工作,根据他们的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加以擢升。1855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至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

——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唐代实行儒、释、道三教并存的政策,被此互有消长,因此,儒家学说比起在先秦两汉时期明显衰落了,这对于唐代的文儒阶层来说是件很悲哀的事情。如何将社会的主流思想归依到儒家思想的轨道上来,成了唐代士人知识分子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到了中唐,解决这一问题变得十分紧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为复兴儒学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他的“统合儒释”思想,采取了较为灵活的策略,对儒家思想的重新振兴尤大。他认为“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主张把佛教中的符合礼教纲常伦理的内容挖掘出来,和儒家道德伦理相合。这与韩愈彻底否定佛教思想的做法是有明显区别的。但他对于佛教中的有饽于儒学的东西也是坚决拒绝的,“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曰:‘髡而缁,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若是,虽吾亦不乐也。”…他的这种尝试不仅为儒学的复兴寻找到一条具体的道路,而且实在开启了改造儒学的方向。

——摘编自高建立《论柳宗元对程朱理学形成之影响》

材料二 国学问题特别被关注的时候,每每就是“中学”“西学”碰撞最激烈的时候,也是国家命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时刻,关于国学最早的讨论始于晚清至民国初年,那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许多国学典籍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学者们还经常引用.1911年,罗振玉主编《国学丛刊》,王国维在序中提出:“吾所谓学无新旧,无中西,…何以言学无中西也?世界学问,不出科学,史学、文学,故中国之学西国类皆有之,西国之学我国亦类皆有之,所异者广狭疏密耳。

——摘自李学勤《我对“国学”的几点看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柳宗元和王国维对待祖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共通之处,并说明其成因的近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柳宗元和王国维对传承祖国传统思想文化发挥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2020-01-1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2世纪的前半叶,当(南宋)朝廷刚迁都杭州的时候,该城的规模很可能与中国的其他省城相去无几。1126-1138年间,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尽管兴建了大量房屋,住房问题还是未能解除。13世纪中叶,城区已布满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连通……建筑用地极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势必要求建筑多层的楼宇……鲍南丁的笔录有时说到10层得房子,有时每座房子居住10户人家。不管楼房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支付。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我们不了解房租的数额,但既然房屋缺乏,而朝廷又屡屡颁令宽限交租的日期,就可以限定房租是沉重的负担。

——摘编自【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以后,伦敦出现了改善住房的团体。……致力于为工人建造廉价住房;但收效甚微。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了由建筑商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娄发起的“模范住宅”运动。由于在伦敦中心不可能人人自己有一幢房屋,而且工人也负担不起,因而他们大约同时开始建造成排的杂院房屋。……从1860年开始,英国政府共制定和实施了托雷斯法、克罗斯法……1890年议会修改并通过了新的《工人阶级往房法》,“授权地方政府占有土地,建造或者改造二些建筑以适合工人阶级居住;公共工程借贷管理局被授权为此目的而垫款。”

——吴铁稳、张亚东《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夕伦敦工人的住房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宋杭州出现住房紧张现象的背景及对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列举民间和政府分别解决上述现象的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