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一战末期,西班牙媒体报道了国内的严重疫情,国际舆论将其命名为“西班牙大流感”。据文献显示,这场疫病的最早病例出现在美国,后向全球蔓延,然而为了保护士气,参战国普遍通过新闻审查制度封锁了消息。1933年,人类第一次分离流感病毒,命名为“H1N1”。此后科学家逐步规范毒株命名,并以年份冠名未分离样本的病毒。2023年,中国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将1918年—1919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一词修改为“全球爆发大流感”。这一版教材修订体现了(     
A.史学理论发展滞后于科学研究B.新闻媒体报道不具备史料价值
C.求真求实是史学研究核心要义D.概念命名应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2 . 有学者指出:“欲使世界史昌盛于历史学者当中,需要拆除三座堂皇的壁垒。第一座壁垒透过单独的民族国家孤立地思考过去。第二座壁垒则是将自己在地球所处的这个区域看作一切事物的中心。第三座壁垒则是阻碍我们完成一部包罗万象、 真正意义上的 ‘世界’ 史:人类中心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历史研究饱受桎梏,唯有跨学科思维方能消解
B.立足国家、关注区域发展的世界历史研究徒劳无益
C.历史研究需要不断价值澄清,促使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世界史研究理念并非封闭,在打破旧见中实现新发展
3 . 下表展示的是20世纪 2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甘地研究”的不同侧重点。这说明(     
时间段研究侧重点
20世纪20年代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高度关注甘地及其领导的民族独立斗争,但对其非暴力主义持批判和否定态度,时事评论感情色彩浓厚
“文革”时期研究被束之高阁
改革开放以后同时关注民族意识觉醒、民族经济发展等问题,出现更具学术意蕴的争鸣与探究
A.历史解释难以展现客观性B.历史结论由学者的立场决定
C.历史研究具有时代性特点D.历史事实随研究深入而变化
2023-12-13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淳安县汾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历史是一条连绵不绝的河流,历史分期则是学者后来的观察。对于中国古代史,人们习惯上以大的王朝更替进行历史分期,却不计形式上同一王朝中的异质性。比如在论及唐宋变革时,多将唐与宋各自视为一体,来比较其间的差异。唐代的情况暂且不论,至少不应把两宋捆绑在一起,笼统论之。如此要想揭示并解释南宋以后的历史走向与社会转型,则有相当的困难了。该学者旨在(     
A.说明历史研究要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B.揭示唐宋变革论的立论缺乏逻辑与价值
C.论证王朝更替无法解释历史变革与发展
D.强调历史分期应当尽量避免标准的僵化
2023-12-08更新 | 453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讲故事与讲历史之间究竟有没有区别?很多人以为讲历史无非就是讲历史上发生过的那些故事。历史研究不是讲故事,也不是为讲故事做准备,历史研究是一门向讲故事提问的学科。历史学的提问在本质上应当是意义的提问,因为有了提问,所以才会有为此发掘新的事实、新的故事,并赋予它们以生命力的需要。历史研究是融合了从旧故事里发掘新故事、细部研究和意义追寻这三者为一体而形成的一个思考人类过去的专业学科。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历史研究者更适合讲历史故事
B.历史研究不是讲故事,而应当一定程度上摒弃故事
C.历史研究不仅是发掘新故事,更是要回答有意义的提问
D.讲历史故事应该还原历史研究中考据式的细部研究
2023-11-12更新 | 203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2023年4月25日《钱江晚报》报道,浙江省衢江区的石角山古城址考古取得了新进展。根据目前遗址内出土文物的碳样测定结果,初步判断“内城”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外城”为商周时期。石角山遗址有力地补充了浙江地区先秦时期的考古学年代框架,是构建新时代浙江大历史的关键性遗址,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这说明(     
A.考古不仅能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
B.历史现象需要通过考古验证,才会真实可信
C.历史研究必须以考古发现为前提,努力做到客观公正
D.考古是文化探源的主要手段,其任务是“补全”历史
2023-07-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指出“直到现在为止,这部古文献(《十二铜表法》)仅有我们在后来拉丁作家的文集中找到的残缺不整且有时含意甚为模糊的片断条文保存下来。除此之外,往往还有这样的情况,即我们关于保存在十二铜表内的法规的知识,被某些作家或法学者的一些报导所局限,这些报导认为,似乎早在这些文献中,就已经预先看到了如何规定这些或那些社会关系的一定方向了;而且作者常常并不提出条文的正确引文……”。下选项,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①历史阐述可以逾越考证环节                                   ②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研究成果
③历史研究应该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                  ④只有研究第一手史料,才能得出正确的历史判断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3-07-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之前,魏吴两国均有各自的官修史书记载。所以陈寿《三国志》的“魏书”部分,便借鉴了王沈的《魏书》,只不过该书是曹魏官修,所以自然要站在曹魏的角度来立论,凸显本朝的圣明与繁荣,压低吴蜀二国。再且王沈又是司马家族的势力,自然又要为司马氏说话,而陈寿却在很多地方参考或直接摘录其原文。由此可知(     
A.官修史书因受到政治影响普遍缺乏公信力
B.历史研究应尽量避免从正史中选取史料
C.史书的客观性基于史家掌握史料的丰富性
D.史书之间的承袭可能会造成记述的失真
9 . 马思哈(清军火器营将领,亲自参加了乌兰布通之战)《出师塞北纪程》记载:我师乘胜进击,无不以一当十。贼惊溃不支,遂破贼垒,大败之,噶尔丹乘夜遁去,我师乃还营。据《日本唐船风说书:二十四番宁波船》(当时日本对中国船员口述中国事迹的笔录)记载:清军大量伤亡,连大将、大元帅也中弹而死,故大清一方不得不率残军撤退。关于“乌兰布通之战的战局”下列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马思哈的记述是历史亲历者,无需以其他文献加以验证,说法更具真实性
B.唐船风说是时人传闻,虽是事出有因,但所作记述不具有历史研究的参考价值
C.无论是马思哈的记述,还是唐船风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D.马思哈的记述是官方说法,唐船风说是民间传闻,两条材料互相矛盾都不足为信
2023-06-3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2022年1月12日,四川遂宁桃花河遗址发现了手斧、手镐、重型刮削器以及南方旷野遗址中罕见的动物化石等遗物,初步估计在距今20万年至5万年之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表示,桃花河遗址是一处原地埋藏的旧石器遗址。在考古工作中,原地埋藏的遗址难能可贵,“它保留了原生的信息,遗址地层也非常清楚、埋藏状况完好。这种保存完好的方式,把地质条件和地貌特点、古人类生存环境以及人类行为等文化信息融为一体。”下列项中,说法合理的是(     
A.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
B.旧石器时代历史已通过考古成为了信史
C.对远古历史的研究还需有更多的史料支撑
D.该考古发现主导旧石器时代的历史研究方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