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华夏”探源

历史学习中,“华夏”的称谓始于何时?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引起了某班同学们的兴趣,他们围绕“华夏”的探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1)同学们在调查初期因溯源考虑,找寻了商代卜辞中________的记载,发现了“夏”字,指代夏朝遗民之族群;“华”字像一棵树上满是花枝的样子。(单选)(     
A.陶文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2)随后,他们发现《尚书·周书·武成》中出现了“华夏”二字:“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是目前认为记录了“华夏”一词最早的___________。(单选)(     
A.实物史料B.图像史料C.口传史料D.文献史料
(3)为探究“华夏”的含义,他们寻找了更多材料:

A.(西域高昌国)其风俗政令,与华夏略同,……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

——《北史·卷九十七·列传第八十五》

B.臣闻……明王创业,必先(治理)华夏而后(治理)夷狄,广诸德化,不事遐荒。

——《贞观政要·安边第三十六》

C.天监否德,于是命运世祖肇基朔漠,入统华夏,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二》

D.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以上材料体现了“华夏”的哪些不同的含义?请简要说明。
(4)自秦朝建立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后,各民族在频繁的交往与交流中,不断认同“华夏”这个民族称号。结合所学,从以下几个时期列举有利于促进民族之间交融的史实各一例:
秦朝:全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汉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晋南北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华夏”探源过程中,有同学认为:对古代史研究最有价值的是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它是通向历史真实的唯一大道,传世文献资料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个观点引起大家的争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说明理由。
2023-04-13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文化
2 . 随着新史料的不断出土,对于秦朝的历史也有了重新的认识。比如秦二世到底是如何继位的?是密谋篡位,还是奉诏即位。为了探讨史事真相,需研读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A:秦始皇驾崩,天下百姓悲痛万分。(公元前209年)朕(胡亥)奉始皇帝遣诏即位,改元更新。

——改译自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

材料B:公元前212年,始皇下令“坑儒”,扶苏(始皇长子)进谏,被斥至上郡做监军。公元前210年,始皇病危,下令扶苏回咸阳,令未发始皇便卒于沙丘。胡亥、李斯等篡改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改译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C:始皇东巡卒于沙丘。此前,长子扶苏先已谪罚到上郡做监军。当时政治上的惯例,太子是不出京城、不做军队中事务的。扶苏被派到军队中做监军,就表示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假造诏书等事不足信。

——改编自吕思勉《秦汉史》(1944年)

问题
(1)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____,源于后世史家著述的是____。(单选)
(2)辨析上述材料,判断三则材料分别支持“即位说”还是“篡位说”。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二世即位”之谜?说明理由。
2023-07-03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史料
3 . 拿什么证明你,“丝绸之路”

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学界说法不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2ct左右)开通了丝绸之路;第二种观点认为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

史料:

A:《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3000年前周穆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

B:新疆阿尔泰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C:东罗马金币,发现于西安何家村唐代陶罐。

D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馆前的一处窑砖瓦址时,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本中,有一个属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1)若你支持第一个观点,请结合所学列举自汉至唐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2)若你支持第二个观点,请说说你会选以上哪些史料作证据,并说明理由。
2023-08-09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2 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