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的利润是航行总成本的60倍。现今很多学者通过史料查证并比较当时各地商品的价格,认为实际利润可能只有航行成本的6倍。据此说(     
A.传统研究成果没有价值B.达.伽马贪图名利谎报利润
C.大众认知常常是错误的D.史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
2 . 关于禹死后的权力继承,有不同的说法。《史记》记载禹晚年将王位禅让于益,“启(禹之子)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成书于战国的《竹书纪年》则记载禹传王位于启,“益干启位,启杀之”。要对这两则史料进行辨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竹书纪年》的时间比《史记》早,其说法更可信
B.《史记》的内容都按照儒家思想修改过,不真实
C.《竹书纪年》在宋代散佚后重新搜集整理,不可信
D.需要搜集更多的史料,与这两则史料进行比较研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从商鞅变法至汉武帝之前,是对变法正面评价最为辉煌、普遍的时期;从汉武帝尊崇儒术至清末民初“经学解体”时期,是商鞅变法饱受批评的时期;从清末民初至今,人们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评价总体持赞扬态度。这表明
A.历史评价标准无法统一B.占有史料的多少决定评价正确与否
C.时代环境影响历史评价D.历史事件因其复杂而无法正确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943年,身处北平的历史学家陈垣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至于史学,此间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欲以正人心,端士习,不徒为精密之考证而已.此盖时势为之”。1945年,他完成重要著作《通鉴胡注表微》,表彰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的民族气节、爱国思想,这说明
A.史学著作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
B.史学研究者必须紧跟时势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向
C.历史研究应以精密考证为基础,重在价值评判
D.史学研究的价值在于求真求实,经世致用
2022-01-12更新 | 224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82年出版的苏联历史教科书和2016年出版的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对于“1917年十月革命”的描述有明显的不同,如列宁在1982年历史教科书出现了30次,而2016年历史教科书仅出现了7次。这反映出
A.苏联时期的教科书没有研究价值
B.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
C.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带有时代烙印
D.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缺乏指导思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李大钊把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近代实现大同理想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人。他把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思考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构想出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并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具体探讨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具体途径,从而将近代关于社会理想的探讨推进到一个科学的历史阶段。

——编自王松涛《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化本质内容究竟有哪些蕴含,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观念和原则: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第二,“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作万邦”。第三,实行“开户牖”、互学习、兼收并蓄,“携手共进”。第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

——摘编自李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的大同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主要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