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同治帝死于何病,历来说法不一。官书说死于天花,稗史笔记则称其死于梅毒。同治帝的老师翁同在日记中记录同治帝因天花导致毒热内陷而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在档案中发现的《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送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鉴定,确认了这一结论。这说明(     
A.历史研究必须借用科技才能还原真相B.官方史书记载因其政治立场不足信
C.文献史料与科学研究结合可确证史实D.原始档案比其他史料的史学价值高
2023-09-07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甲骨文合集》收录了有关疾病的甲骨320片,甲骨文中的“疒”,左边是“爿”,一张床板,右边是人的侧面形象,有的还要在旁边加上小点表示病人出虚汗。胡厚宣据此写有专著《殷人疾病考》。由此可知(     

A.中国古文字研究历史悠久B.研究视角影响史料价值
C.传统医学起源于殷商时代D.疾病发生促成文字产生
2023-05-07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以下为有关禹的若干历史记载。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硃画其内,缦帛为茵,将席颇缘,触酌有采,而樽俎有饰,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战国)韩非《韩非子》
(大禹)高阳之孙,鲧之子也,曰夏后。敏给克齐,其德不爽,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穆穆为纪为纲(三国)王肃《孔子家语》
有学生以上述史料探究禹的历史形象,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战国不同史料的相同记载说明禹的英雄形象无可置疑
B.《吕氏春秋》带有一定神话色彩,缺乏历史研究价值
C.对于大禹历史形象的认知需要综合各种史料辩证看待
D.《孔子家语》的记载距离禹生活时代太远,不可采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萌生了“疑古”思潮。胡适提出:“以现在考古学的程度看来,我们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由此,“夏王朝否定说”盛行。1959年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夏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向“东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史学界的疑古思潮完全是错误的B.文献史料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
C.实物史料对史学研究有重要价值D.文献资料必须与实物资料相印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魏书》记载,北魏太武帝听人说大兴安岭的嘎仙洞是鲜卑族的发源地之后,曾派人去祭祀并刻下碑文,后来有学者发现了嘎仙洞和碑文均与史书记载--致,就此认定鲜卑族起源于此,但有学者认为这只能证明太武帝到此进行过祭祀,并不能说明嘎仙洞真的就是鲜卑族的发源地。这说明(   
A.历史结论需要多重证据验证B.史料运用需要进行辨伪
C.时代久远无法还原历史真相D.实物史料没有研究价值
2021-02-10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29年魏玛共和国外长斯特雷泽曼去世,留下300箱档案。为突出其“西方政策”的“辉煌成就”,他的秘书精选部分档案出版。有学者认为,“以此种选本为依据解释出来的斯特雷泽曼的外交政策、德苏关系之类‘历史’恐怕去‘真实’就很远了”,这是因为该选本(       
A.没有史料利用价值B.史料需要辨别真伪
C.缺乏真实历史记录D.史料信息不够完整
2024-01-22更新 | 37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7 .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的秦末“胡亥诈立”被后世史书不断重申,成为普遍的历史认知。而北大馆藏汉简《赵正书》对胡亥继位过程的记载,则承认胡亥继位的合法性。这说明(     
A.古今贯通还原历史真实B.多元史料丰富历史认知
C.不同立场影响人物评价D.时代需要制约历史解释
2024-02-29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人类文明交流史料(部分)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公元前5—公元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1750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经济、文化、制度交流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6更新 | 22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2023-06-14更新 | 4933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10 . 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的记述,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记述出处
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史记·吴王濞列传》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前汉书》卷14
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后汉书·百官志》
A.《史记》因是当世史籍,可信度最高B.记述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参考价值
C.记述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可采信D.综合多种史籍记述可确认真实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