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

——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

材料二   “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8836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11570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17266万人。

——摘编自徐胜兰《生计与发展——浅析农民工进城的“推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
2 . 如表为有关商朝著名政治家伊尹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        
辛亥卜,至伊尹,有一牛。甲戌卜,其执伊,侑,岁。(甲骨文记录显示,伊尹死后的300余年间一直受到商王的尊崇,祭祀地位介于殷先王与先公之间)甲骨卜辞(商)
商汤死后,伊尹囚禁太甲于桐宫,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逃出,杀死伊尹,夺回王位《竹书纪年》(战国)
因太甲不能施行仁义,伊尹放之于桐宫。后太甲悔过自责,于是伊尹迎回太甲。重新当政的太甲注重德行,使国泰民安《史记·殷本纪》(汉)
A.历史叙述会受时代环境的影响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D.后期学者的研究比传统观点可靠
2023-05-14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传统观点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等说法。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当时欧洲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新航路开辟因此展开。据此可知,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认识(     
A.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当时其他视角的观察D.近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023-04-28更新 | 1408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4 . 据统计,1912~1925年,上海工部局共颁发了81903份建筑许可证,与清末相比,增加了47.2%。新崛起的建筑物,一部分是工业用房,另一部分用于城市新市民的居住。这反映出该时期的上海(     
A.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B.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C.城市贫困问题得到解决D.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2023-04-14更新 | 40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摘编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材料二     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到1905年,留日学生达8000余人,其中多为自费。在孙中山发动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时留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邹容、黄兴等。民国时期,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留学生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

——摘编自《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1949年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年代,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

——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留学生情况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留学生归国的原因。
2023-02-20更新 | 4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发展,但是新式人才的匮乏很快成为洋务事业所面临的重大难题。洋务派在兴办学堂的同时派遣学生出国留学。1872年第一批中国幼童30名乘船赴美,成为中国近代官派留学生之始。1876年福建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先后选派88人赴美、法留学。这一时期官费留学生回国以后成为著名人物的有:留美的詹天佑、唐绍仪等,留欧的严复、萨镇冰、刘步蟾等。这批人在新兴的邮电、铁路、矿业等工业和教育、外交、海军建设中做出较大贡献。

——摘编自梁燕波《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及其影响》

材料二   甲午战后,经历重创的清政府开始把眼光从“泰西各国”转向小国日本。1898年光绪皇帝发布上谕,“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此后又令各省督抚遴选在职官员及学生送日游历游学,并颁布了有关的鼓励章程,赴日留学之风骤然兴起。除了清政府派出大量的官费留日学生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自费出国的留学生。在长达16年(18961911年)的留学热潮中,留日学生多达45000多人,60%的留日学生在留学科目选择法政科和师范科。留日学生中的一些先进分子,如黄兴、宋教仁、陈独秀、蔡元培、蒋志清(蒋介石)等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和骨干,跟随孙中山为推翻清朝腐败政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编自彭洁《简论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甲午战后的留学活动较之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活动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后留学活动新变化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9年,中美《浦安臣条约》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需照所有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在容因等人的促推下,清政府开始举办幼童留美计划。18721875年,120名学生赴美留学,由清政府承担费用,设“幼童出洋肆业局”进行管理。学生在学习数学、天文、生物、化学、机械、采矿和土木工程等的同时,由随行出国的汉文教习“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80年代,美国掀起排华浪潮,加之清廷惧怕学生“西化”,留美幼童被迫中断学业、提前撤回,仅两人大学毕业。

20世纪初,曾为留美幼童的梁诚担任驻美公使,发现美方损失远小于庚子赔款所得。因此提出退款,并用于开设学堂、兴办教育,得到美国总统与国会的认同。19096月,游美学务处成立,负责考选学生,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清华学堂。1909-1929年,庚款留美学生共计1289人,学习美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科学与技术等,其中87.3%获得学士以上学位。

——摘编自胡中波《中美关系视野下的中美教育交流研究》

材料二   1927-1949年我国留学美国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性别未知总数
19272335019302
19311703324227
19351473530212
1939104486158
19431585010218
1947780340741194
1949672297471016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积极争取留美学生回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在美学习理工科的中国学生和学者一概不准回国,美国政府甚至不惜捏造罪名、监禁钱学森等人。1955年,中美在日内瓦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以释放美军被俘飞行员为条件,获准钱学森等回国。

——摘编自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纪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幼童留美”与"庚款留美”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27一1949年我国留美教育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留美学生归国的历史背景。
2022-01-09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计派出120人。但是,由于顽固派对于留美幼童的“西化”心怀不满,所以清政府于1881年下令将他们分批撤回。他们归国后,大都成为外交、海军、航运、电报、铁路等领域的骨干力量。18771885年,福州船政学堂派遣了数批留学生近百人,分赴英、法、德等国学习海军专门技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财力不逮”以及顽固派的阻挠破坏,派遣留学生的运动在1886年以后中断,直到1896年才恢复。这一年,13名学生赴日留学,开官费生留日之风气。此后,赴欧留学者规模缩小,赴日留学者日众。

——摘编自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册)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末新政急需人才,清政府提倡、鼓励官费、自费并举赴日留学。1905年废科举后,留学也成为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促成了此时的留日热潮。以自费生为主的留日学生所学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军事、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商业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中以陆军和政法最热门。很多留日学生在日本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归国的留日学生不少成为清末新政改革的骨干力量和新军的各级军官。

——摘编自王晓秋《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材料三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据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与19世纪晚期相比,20世纪初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出现了哪些变化?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四个时期的代表性事件。
2021-07-21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3年后,各省开往东北三者的移民人数逐年增加,这种情况直至“九一八"事变后,这是人们为了躲战乱而开始流往战争后方内地的无奈之举,但这说明当时移民潮的汹涌与狂热。这种大型农村人口流动致使东北等边疆土地得到开垦,工商业得以发展,社会资源被广泛利用。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通商口岸开放和商品输出的辐射,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国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密切相关的,而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人口迁入造成的。城市移民主要发生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沿海、沿江及路沿地区,这促使了关内外大规模区域性人口流动和人口城市化运动的加速。

——摘编自徐德莉く近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庞大,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强烈。千万人以上规模的就有三次,即:1958年至1962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三年暂时困难时期的精简下放;1968年至1980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农民工流动。

——摘编自杨黎源《建国后三次人口大迁徙的流动机制比较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路径,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人口流动的启示。
2021-04-25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科学技术带来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也使西方社会已经沦为人完全被社会总体控制的一个异化的社会。该论断
A.批判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揭示科学技术进步的双重效应
C.强调西方社会人类自身的异化D.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