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据如表可知,二位学者均强调(     
1884年德国学者花之安在《史学项谈》中提出:“论史尤贵考求古迹,如上古之碑记、器皿、古物留传,皆可資吾考据,此皆足以广见闻而资博识也。
1902年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在《社会学》中说:“欲研究原人之状态,自区区旧器遣物外,无适当之方法。”
A.历史史料是研究认识历史的基础B.旧器遗物在研究上古史中的作用
C.认真考求古迹必能还原历史真相D.历史文献多元有助历史研究深入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命令陕甘总督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据移民王世昌讲述,到达乌鲁木齐后,“伐木采煤,养育鸡豚,渐成村落,与内地无异”。到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共开垦土地五十多万亩。这最适合用来说明(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A.阐述历史事件必须运用时空观念B.历史资料的多元性加深史实认知
C.历史文献通常以统治者活动为主D.史书记载和口述历史带有主观性
2024-03-13更新 | 10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晋史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谓识治(治理国家)之良才,管(仲)、萧(何)之亚匹夫。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用兵谋略),非其所长欤。”该评价引发了关于“陈菲是否有意贬抑诸葛亮”的长期争论,成为一桩史学公案。此案在历代史书中的书写情况大概如下:

东晋

王隐《晋书》引时人之传言,曰:“(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剃发之刑),亮子瞻(即诸葛瞻)又轻寿,故寿撰《蜀志》,以爱憎为评也。”

北宋

萧常《续后汉书》批判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以蜀称汉”的做法,并称陈寿因其父“以罪为诸葛亮所髡”,于是“贬其号而诋讪其君臣(刘备和诸葛亮),是以尊魏也”。

明朝

胡应麟《少室山房集》认为陈寿修撰《三国志》,“实奉命晋君者也”,而骨以魏为正统,故“不得不纡回其笔”。而且陈寿在其书中也累记诸葛亮之战功,“所为扬诩武乡(即诸葛亮)之将略,固已至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寿贬抑诸葛亮”案的历史书写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事实”与“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1


                                             海南岛最早的文化遗址 三亚落笔洞遗址及在其中发现的人类牙齿

1992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师生在落笔洞遗址采集到了5枚人类牙齿化石,经C14测定其时间距今约为一万年。经考古对比分析,落笔洞遗址与两广大陆的白莲洞、黄岩洞和独石仔等洞穴遗存在文化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史料2下表古代大陆向海南岛移民的汉人数量

时期秦汉至魏晋唐代南宋元代明代清代中叶
数量约2万人7万多人10万人17万余人50万人217万人

——据《海南岛志》(1933年)等整理

材料二历代封建中央政府派系斗争激烈,海南岛成为流放贬谪官员的理想地方。……苏东坡谪贬儋州三年,开辟儋州学府自编经义,自讲诗书,培养造就一批人才,如王霄、姜唐佐、黎子云、符确等,使他们成为饱学鸿儒。儋州地区“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是当时海南文化教育的中心,有“小稷下”之称。……在广东、福建等地移民的影响下,以“闽南”移民为主的海南人所操的“闽南话”逐步演变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海南方言——“海南话”。

——据陈纯殷《古代海南岛移民史略》等整理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对于探究海南岛移民的史料价值,并对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陆移民对海南岛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4-01-10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汉史学家班彪作《史记后传》百余篇,肯定司马迁有“良史之才”,但批评司马迁不能依五经之法言,不能同圣人之是非。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     
A.《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B.班彪仿《史记》撰写《汉书》
C.汉代史书的撰写受到政府鼓励D.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史学写作
2023-11-12更新 | 222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中国出现大量农业家庭将自有之相当比例的农产品售出,并依靠市场交易取得日常消费品。跨区域的大额贸易也开始包括了主食作物,与其他单位价格较低的项目,如棉花、谷物、豆类、植物油、林业产品、动物产品与肥料。曾经是帝国稻米主要生产区域的长江下游三角洲,现在忽然因为栽种棉花导致粮食作物短缺,因而开启了其他区域出口导向之商业化稻作的大门。大量来自新世界墨西哥,经由菲律宾藉朝贡贸易输入中国的白银,使晚明时期帝国逐渐转变为银本位制,且“一条鞭法”等税赋改革所形成的财务政策在康熙朝达到高峰,其主要特征是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

——摘编自卜正民、罗威廉《哈佛中国史·大清》

材料二   史料1

史料   2


(1)根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商业贸易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两则史料,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023-11-12更新 | 288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官学教育鼎盛,私人办学也因政府鼓励而得到发展。地处“荒服之表”的海南所在的岭南州,“县学仅四五十人”,见诸史籍记载的第一间黎族子弟学校,也于贞观末年在儋州吉安(今昌江县境内)由当地县承设立并主持讲学。由此可见,唐代兴办教育的目的之一是(       
A.敦行社会教化B.推广诗词歌赋C.促进民族交融D.扩大科举规模
2023-03-20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重申国家对教育的补助和监督,在各学区设立国民学校(小学),承认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之一种,但要求学校中的世俗科目与宗教分离。1880年英国政府规定初等教育为强制教育。到1891年,开始实现初等教育免费的规定。至此,英国初等教育制度基本形成并为国家所控制。初等教育一般为6年,也有8年和9年。6年的毕业可进高小;8年的毕业可进职业学校、师范学校。

——摘自周愚文《英国教育史》等

材料二   1903年,清政府命张之洞等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拟定学堂章程并颁行《奏定学堂章程》,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堂管理作出明确规定,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备。“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教育早期现代化并落到实处的法定学制,在全国制度、人事、机构建设诸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萍《“癸卯学制”与中国教育体制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期英国教育发展和清朝癸卯学制的相似影响。
2023-03-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手进行海关税务人员的"国产化"。至1937年,海关各口岸的税司已由1929年的仅8名中国人上升到有三分之一的职务由中国人担任。这一举措(     
A.折射出国民革命的深化B.废除了西方列强在华特权
C.体现了民族主义的倾向D.顺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922年中共二大时工人党员21名,占195名党员总数的10.7%,到192611月工人党员占比已达60%。但是,此后的革命形势发生变化。随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大批农民入党,使党的阶级构成发生变化。据统计,19286月全党党员发展到130194人,其中工人成分占10.9%,农民成分占76.6%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7月降为5.5%19309月又降至1.6%

——摘编自《中华文摘》文章《中共党员86年之交》

材料二   1953年,在636.9万名中共党员中,工矿企业的工人党员从1950年的32万余人增加到66.6万余人。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员队伍构成中的工人人数持续增加。截至2011年年底,从党员的职业来看,工人为704.7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699.9万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为1925万名,离退休人员为1518.2万名。同时,党组织逐步吸收新出现的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如私营企业主。

——摘编自李贺林《新时期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6~193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及意义。
2022-11-27更新 | 59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