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世界史著作的三种体系

种类版本主要观点
第一种苏联学者编写的13卷本《世界通史》把主要国家、民族的历史都按照五种生产方式(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编写而成。
第二种美国学者麦克尼尔所写的《西方的兴起》世界历史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各文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而高技术地区向低技术地区的传播是其主要表现,因此世界历史的发展道路就是欧美文明的胜利进军。
第三种中国学者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6卷本《世界史》世界史所研究的是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即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历程,这是纵向发展;而在发展过程中也相互作用,由相对孤立闭塞而走向紧密联系,这是横向发展。

——摘编自马克垚《困境与反思:“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3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2 . 城市化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以1978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至1978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是市场经济取向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又以195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至1958年,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及工业化的发展时期,也是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的时期。1958年到1978年是我国城市化停滞、倒退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为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从1979年到1998年,城市人口由1.84亿增加到3.79亿。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布局渐趋合理,城市化开始逐渐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李军等《新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探析》

阅读材料,围绕“新中国的城市化”自拟题目,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写一篇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近代以来,国际海洋法权不断发展完善。下表是其中的部分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史实
15-16世纪1494年西班牙、葡萄牙两国订立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划定一条称为“教皇子午线”的分界线,线以西归西班牙,线以东归葡萄牙。1529年两国订立《萨拉戈萨条约》,在太平洋中再划一线,将全球海域划分为二,两国垄断海洋通航权。
17-18世纪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发表《海上自由论》,提出海洋自由原则,遭到以英国人塞尔顿为代表的海洋闭锁论的反对。18世纪后,英国放弃“海上控制论”转而支持主张把海洋划分为领海与公海的主张。此后公海观念逐渐被普遍接受,相应的立法和规则也不断涌现。
19-20世纪在经过了欧洲国家一系列的海战后,1856年欧洲七国签订《巴黎海战宣言》,宣布废除私掠船制度,确立保护中立船和海上封锁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提出海权论,海洋大国开始重视对制海权、海上贸易运输规则、海战规则以及海战人道主义保护立法。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第三世界国家捍卫海洋权益运动的兴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出台。它重申传统自由航行与领海主权原则,对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海洋污染处理等事项做出了规定。但某些海洋强国却动辄利用强大的海上力量构建《公约》之外的海洋法律秩序。

——摘编自马得懿《海洋法律秩序生成:历史脉络、法治困境与海洋法权》


据材料,围绕“近代国际海洋法权的变迁”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
2024-01-19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学习,离不开正确的历史观指导。大历史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视野,首先要坚持长时段,历史需要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历史只有拉长了看,才能看得更加真切。其次在于空间视野宽广,只有放到足够宽广的空间视野中去考察,才能看得更为立体。历史的构成,除了时间、空间因素,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历史活动主体。考察和研究历史,既钻进去考察细节又跳出来把握整体,在此基础上抓住其主流本质,细察其中蕴含的历史规律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掌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发展。

——摘编自高长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历史观看待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阅读材料,运用大历史观的理论,围绕某一历史主题拟定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百年,是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坚持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奋勇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其中,既有历经挫折而毅然奋起,亦有乘势发展而铸就辉煌;既有顺境之中阔步前行,亦有逆境之中绝地重生。百年党史,既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史,也是救国、兴国、强国的国家建设史,还是带领中国人民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民族复兴史。

——摘编自申富强《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百年党史发展关于民族复兴史中任选两个阶段进行阐述。
(要求:写出阶段标志并做简要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02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4年,有英国学者指出: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全球性,世界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则是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的全球史。他不仅认为欧洲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已非中坚力量,而且认为自古以来,如果看不到亚洲、阿拉伯、拜占庭和斯拉夫民族的影响,看不到欧洲与广大世界的联系,也就无法理解西欧的历史,他指出,正在兴起的亚洲不久将把欧洲抛在后面。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时代不是欧洲或欧洲化的时代;欧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太平洋时代。他倡导建立全球历史观,“不仅放眼世界、展示全球,而且不带成见和偏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的一切民族的建树”。

——摘编自【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1908—1984)《当代史纲要》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评价面面观

20世纪初,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称赞王安石变法“实为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总之,他认为,“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

20世纪3040年代,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范文澜认为变法“急需加强军备”;钱穆提出变法“冗官不革,政治绝无可以推行之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工作者把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指出王安石的新法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维护宋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私有制取得了一定的合法性。研究者批评青苗法、免役法、市役法等摧抑兼并的措施“实质上是国家运用政权力量来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经济政策上的倒退,最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强权干预”,变法“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而且加重了贫民的经济负担。

——摘编自何文国《王安石变法评价面面观》等


材料从不同视角对王安石变法进行了评价,任选其中两个视角,进行合理解释。
2023-11-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来说,选派专门人员出使外国或常驻外国,不仅是世界大势发展的要求,而且对于加强本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清政府囿于体制的限制,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风气未开,“以天朝自居的清政府难以割舍万国来朝、恩赐四方的传统朝贡体制,也不愿放弃以‘不平等’态度对待域外民族所产生的优越感”。因此,一直迟迟未能向国外派驻使臣,直到18758月,清政府谕旨任命候补侍郎郭嵩焘为首任驻外公使。这标志着清政府在外交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非同小可的一步。18771月,郭嵩焘到达英国伦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驻外使馆,第一次按照国际外交礼仪向英国元首递交国书,第一次开展夫人外交,第一次制订驻外公使章程,开创了中国驻外公使的肇端,在中国外交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郭嵩焘的出使也标志着清政府在中西对抗中,最终服从于西方,接受了西方的使节制度,逐渐被纳入到国际关系的轨道中。

此后,清政府又相继向德国、日本、西班牙、秘鲁、美国等国家派遣公使。在近代国际舞台上,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不畏强权,折冲樽俎,力争国权,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家。1876年,清政府颁布了《出使章程十二条》,并相继颁布了与此相关规定,中国的使节制度初具雏形,越来越多的驻外人员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9世纪70年代中期至1911年清朝灭亡,清政府共在19个国家设立了使馆、分馆,派遣了50余位出使大臣,几百名参赞官、翻译官、随员。这些使馆的建立成为中国观察和了解世界的窗口,派驻的使节也起到沟通中外的桥梁作用。

除了公使馆外,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到清亡时,中国驻外领事网已基本形成。晚清在世界各国总共设置了四十五个领事馆,其中总领事馆十三个、领事馆十六个、副领事馆七个、名誉领事馆九个。在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朝鲜半岛(六个)、日本(四个)、南洋(包含澳大利亚、新西兰、檀香山,十四个)、中北美洲(十一个)等海外华民聚居地区。在海参崴、秘鲁、南非、莫桑比克也分别设有一个领事馆。在欧洲也设立了领事馆,但大都为名誉领事。

——摘编自苏全有主编《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外交制度在中国的传播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10-30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外交代表埴原正直与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就“中国收回旅顺大连在内的所有租借地的要求”展开了争论,中日双方各就自已对租借地统治权的合理性表达了观点。这一争论很快传回中国国内。

对此,梁启超在一次演讲中强调:“日本人……的用意,不外是要把东三省收作自己囊中物,还借此送一个秋波给英国,叫他去打西藏的主意。我们中华民国现在的疆域,都是多年来从历史上传下来,这些历史事实,都是天下共见,也不必我逐个地方来背履历。但对于日本人眈眈垂涎的东三省,我却要把历史上证据搬出来,请全世界人评一评。”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专门撰文与梁启超争辩,内藤湖南提出:“从来中国人的地志记载中交聘国与朝贡国、朝贡国与真正的领属地之间的区别都不明确,因此历史上被认为是领土的事实,在今天的国际关系和学问上是不可能被认可的……从今天的国际关系上思考,在政治上没有对该地进行统治,在经济上没有对该地进行开发,只是主张名义上的领土权,不仅毫无益处,而且实际上可以说是妨碍世界文明的进步的行动。因此,对于如满洲这样依靠日本的资本和日本人的经济能力而得以开发,而对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的地方,仅仅凭着名义上的领土权,就想无视日本人的特殊利益,世界列国能认可吗?”

——摘编自刘岳兵《近代中日关于东北问题的论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与内藤湖南的争议进行评述。(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09-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至今日,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如表)。   

学者观点
【英】保罗·肯尼迪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一定是各种因素的综合造成了大国的崛起
【俄】阿列克谢·沃斯
克列先斯基
必须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明显,经济脆弱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大国
【英】杰弗里·豪国家强大必须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特别是民众与领导者之间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
【法】皮埃尔·罗桑瓦隆一个强国仅仅物质力量强大还不够,它还应该具有吸引力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能力,一定的军事实力,一定的内部凝聚力
郑永年所有的以前的国家,崛起中的大国,都是因为它内部的国家制度的健全。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大国”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且有3个以上史实,逻辑清晰)
2023-07-08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