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实用色彩,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永远的误读”之中。

远视——被神化的中国形象。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就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他们发现的是一个神话的中国,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

轻视——黯淡的中国形象。18世纪中后期,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发生了180度的大转折,鸦片战争的爆发最终使中国形象一落千丈,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一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

斜视——被妖魔化的中国形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强烈的种族歧视和中国人在抵抗外敌入侵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使13世纪成吉思汗遗留给欧洲的“黄祸”情结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1949年后,西方人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中国的形象一直处于一种似敌非敌的状态中。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遭到疫情的冲击,同时还要遭遇西方一些舆论的攻击。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一些国际舆论忙于“甩锅”,借病毒来源和疫情产生祭出“中国责任论”“中国道歉论”“中国赔偿论”等论调。当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欧美多国疫情急转直下之时,这些舆论又开始质疑中国疫情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似乎中国抗疫成果令人难以置信,有的舆论甚至把中国对外医疗援助称为带有地缘政治目的的“宣传”。这一波波的涉华负面舆论,不仅来自于西方一些政客,也来自于西方一些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随着全球疫情数据居高不下,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或将更加恶劣。

——人民日报海外网评《海外网评:疫情或加剧国际舆论不平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要求:任选材料一中西方人对中国某一个时期的“误读”加以阐释,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国际舆论不平衡”这一现象的认识。
2020-05-1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4月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拉甫却克墓地,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2019年,考古工作者发现并发掘了该墓地遗址。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特征和测年数据判断,墓葬年代为唐朝时期。以下图片为墓葬部分文物。


   

——摘自考古中国《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发现唐宋时期墓葬》


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相关信息,说明材料对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社会风貌的史料价值。
2023-06-29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

次序时间概况
第一次1953年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人口为5.82亿人,这是新中国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学的调查方法开展人口普查
第二次1964年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人口为6.95亿人,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加入普查项目,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三次1982年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人口为10.08亿人,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第四次1990年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人口为11.34亿人,调查项目增多,拓展到了21项,汇总资料丰富
第五次2000年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人口为12.65亿人,不仅是首次使用光电录入技术(用光电直接扫描报表,把图像转授成数据进而形成数据库)并建立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也是首次采用了长短表结合的调查方式
第六次2010年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人口为13.39亿人,首次将居住在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
第七次2020年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人口为14.12亿人,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安全等核心技术和能力、应用更加智能化、高效率的电子化普查登记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从表中提取三条相关信息,围绕中国“人口与人口普查”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所谓“民数为国之本”,人口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对户籍的统计和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口数据引自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1-6番)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人口”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刚还。(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要国家参加夏季奥运会的相关数据统计表

排名国家获得金牌总数(枚)获得奖牌总数(枚)奥运会获奖届数第一次获奖牌时间第一次获金牌时间获得最好名次获得最好名次次数所属大洲
1美国106026092818961696117北美
2俄罗斯/苏联5671544181908190816欧洲
3德国4321319261896189611欧洲
4英国267919291896189611欧洲
5中国265633111968198411亚洲
6法因222740271896169611欧洲
7意大利207617261900190021欧洲
8匈牙利179510271896189632欧洲
9日本167494241920192833亚洲
10澳大利亚166546261896189631大洋洲
11瑞典147504271900190011欧洲
12韩国96277141952197641亚洲
13古巴85234151900190021关洲
21独联体4511211992199211欧洲
29希腊36117181896189621欧洲
30肯尼亚341071319641968132非洲

说明:以上数据截止到2021年8月


从表中任选两个国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二者参加夏季奥运会的相关数据呈现出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要求:特点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5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第一次仿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古到今,世界经济的重心经历了几次大规模转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轨迹: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

世界经济重心变化线路(公元1年到2025年)

——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15年6月3日报道,这张地图根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绘制,利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对历史上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估算数据。公元1000年,中国和印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全球经济重心当时稳固地居于东方。在保持了820年后,经济重心开始向欧洲转移,之后又向北美转移。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世界经济重心已迅速地拉回原来的地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全球经济重心将向公元1000年时那样回到远东,不过要向北偏移很多。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以公元10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6-06更新 | 322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高中名校2022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以“中国+现代化”或“中国现代化”为检索词,在《申报》《申报月刊》全文数据库中共获有效文本116篇(时间跨度为19291949年)。其数据整理如下:



(注:坚持中国特色是指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不再囿于美国或苏联的模式,而是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要走自己的道路。)

——据黄敏《近代现代化强国梦的话语建构》


解读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数据图表是历史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计量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表反映的是1850-1900年上海外贸主要出口商品的近似百分比(%)情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从计量史学研究的角度,对上表材料做出一个简要的分析报告。(要求;报告主题明确,内容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9 . 世界人口与经济

材料一   世界不同时期人口与经济(GDP)的发展速度(平均每个世纪的增长倍数)


材料二   6-9世纪,由于常年战争的破坏,西欧各地经济凋敝,社会生产力出现严重的倒退。随着社会的逐渐安定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出现了11-14世纪的拓殖运动,史称“大拓荒时代”。拓殖运动带动了农业全面发展,为西欧的社会进步提供了前提条件。从11世纪起,商品交换重新出现,并刺激了手工业的复兴。各地集市大大增加起来。在中世纪初期,城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10世纪时,西欧的城市开始复兴。从11世纪中叶到14世纪,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城市都复兴起来了。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编写组《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20世纪世界各大区域人口与经济(GDP)发展态势的变动

区域

人口(占世界%)

GDP(占世界%)

人均GDP(以世界为100)

1900年2000年1900年2000年1900年2000年
发达国家

32.7

19.7

62.5

58.7

191.3

298.7

发展中国家

67.3

80.3

37.5

41.3

55.8

51.3

——数据来源张善余、陈暄《20 世纪: 世界人口与经济发展回眸》


以比较的视角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提炼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6-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中国城市化率统计表(-300左右-20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据《中国统计年鉴》和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整理


从中提取一个或一段时间的数据信息,并分析其产生或变化的原因。
2020-11-0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