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中外选官制度

材料一 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考试及格,即为进士及第。进士及第便有做官资格了。

材料二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对比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谈谈科举制的进步性。

材料三 漫画:”“不得入内


材料四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六门。1968年英国尝试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力图建立一个统一的等级结构,各个职位对所有具备资格的人开放,打通低层级文官与高层级文官的晋升通道。

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

现如今,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在吸收中国传统人事制度合理成分和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基本确立,并于2005年颁布《公务员法》。


(2)指出漫画反映的西方文官制度的原则,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西方文官制度的积极影响。
2023-01-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3年是全球青年将流行文化带入新纪元的关键年份。披头士乐队首次亮相英国国家电视台,以一曲《请取悦我》让观众神魂颠倒,新词“披头士热”产生。鲍勃·迪伦在英国广播公司首次参加电视节目秀,当晚他吟唱的《答案在风中飘荡》在随后的反战运动、民权运动中被反复传唱。滚石乐队发行他们首支单曲《Come On》。漫威漫画公司创作了《X战警》。一位叫玛丽·匡特的设计师将连衣裙的下摆裁去了15厘米,或者更长,迷你裙风靡欧美。这是青年人有史以来第一次具有塑造社会、商业和文化力量的一年,影响遍及音乐、艺术、时尚、政治、电影、文学、新闻等行业,彻底颠覆当代社会。

——据(英)罗宾·摩根、阿里尔·列夫《1963:变革之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选一个年份,提炼出一个年度关键词,并运用三个及以上史实予以论证。(要求:年度关键词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贞观时期是否称得上太平治世,古往今来,史家们对此看法不一。

材料一   通过对……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考证,可以发现贞观时期的状况与太平治世的条件并不相符……

——戚文闯《“贞观之治”所谓“治世”质疑》

材料二   (贞观时期)君臣上下,共同望治,齐一努力之精神,实为中国史籍古今所鲜见。······而成治世。

——钱穆《国史大纲》

1.“贞观”是哪一皇帝的年号?(     
A.汉武帝刘彻B.唐太宗李世民C.北魏孝文帝D.唐玄宗李隆基
2.材料一、二对贞观时期社会状况的看法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唐)阎立本《步辇图》,记录了贞观年间皇帝接见吐蕃求亲使者的情形。

B.贞观十三年(639年)也仅存300万户左右,较隋大业减少三分之二之多。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4卷

C.商旅野次(宿于野外),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丰熟),米斗三四钱……

——(唐)吴兢《贞观政要》

D.往(贞观四年)吾(高昌王麴文泰)入朝,见秦、陇(陕西、甘肃一带)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5

3.上述ABCD四则材料,①属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_______,②属于图像史料的是___________,③属于后世学者著述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4.上述ABCD四则材料,①支持上述材料一观点的是___________   ②支持材料二观点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5.根据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
2024-02-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出自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圣迹图》,描绘了孔子周游列国时,弟子子路向农人打听渡口的场景。该作品体现了(     

子路问津
A.乡土风情与市民文化的杂糅B.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C.笔墨情趣与逼真写实的交汇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2023-01-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2022-07-14更新 | 2923次组卷 | 3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图一至图四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人们生产生活状态的实物史料,其中反映最晚的是
A. 图一B. 图二
C. 图三D. 图四
2022-05-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近代以来世界城镇化趋势图
A.1850年之前各国的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
B.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崛起推动城镇化发展
C.第三次科技革命助推1900年城镇化发展
D.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超越发展中国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曼彻斯特)。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是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国,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

——【法】保尔·芒图著《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材料二   解放初期,大城市寥寥无几,1949年在132个城市中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占76%。2008年在655个城市中,市区总人口100万以上人口城市达122个,占186%。内地一批新兴工业城市的涌现,到1978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957年的1:046:018变为1:069:033。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或都市圈。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5781元,比1949年增长1578倍,扣除同期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8,5倍,平均每年递增52%。200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1862795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62%,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43个。

——摘编自《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曼彻斯特城市快速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出现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9 . 图1、图2是中国古代两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仔细观察地图,概括两次人口迁徙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不存在各自独立的国家,人民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15世纪分裂与动荡的局面不仅使市民阶级也使所有的人们渴望建立一种强大的政治秩序。通过宗教改革,摧毁了罗马教皇的一统权威,建立了服从国王权威的民族教会,一筑的基督教普世国家已被分成为很多独立的国家。伴随着王权的兴起,在思想战线上也进行着一场决战。他们以人性来代替神性,对宗教权威的攻击,把人从教会的迷信和服从下解放出来。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晚清时期,伯伦知理、洛克、黑格尔等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梁启超翻译和介绍了《伯伦知理氏论民族与国民》一书。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民族主义是“世界最光明正大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母侵他族之自由。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主张“五族共和”,倡导民族平等。他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请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如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宋文生《近代西欧民族主义与中国晚清民族主义比较浅析》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民族主义增强的表现和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晚清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2022-02-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