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初年社会安定之后,清廷继承明末工商改革措施,基本完成了国家对工商业由直接控制向官督商办、间接控制的转变,但仍然实行限制民间商业资本使其发展不至超出控制范围的政策,因而清前期的进步思想家继续进行抗争。如王源主张使商人“附于缙绅”之列,在中央设立“大司均”,由商人代表主管国家商业经济工作;主张以资本税和利润税代替苛捐杂税。蓝鼎元主张扩大海外贸易,活跃沿海地区经济,增加就业和税收。这些思想不但是对传统重本抑末观念的彻底否定,而且已初步具有近代经济的意识,反轻(商)重(农)论从此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

——摘编自李绍强《中国古代工商管理思想的变迁》

材料二   虽然没有出国经历,但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曾撰文指出:“中国以农立国,外洋以商立国。农之利,本也,商之利,末也,此尽人而能言之也。古之时,小民各安生业,老死不相往来,故粟布交易而止矣。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进步思想家的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经济思想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0-10-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开眼看世界”思潮,农民革命派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洋务派的“自强”“求富”变革意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的“舶来品”,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尝试,激进民主主义者的“科学与民主”并行。这些思潮和主张
A.借鉴了西学思想的内涵B.传承了传统的文化意识
C.体现了时代变迁的特征D.反映了学习方向的改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表

时间大事
19世纪40年代魏源著《海国图志》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19世纪90年代兴中会成立  维新变法
20世纪初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颁布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1919年五四运动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1年中共“一大”
1928—1930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1945年中共“七大”
依据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解放和实践探索”的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天然文化土壤。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通过思想革命使中国人从传统道德或礼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反对的是封建礼教,而非儒学所代表的基本价值。在文学革命方面,主张文学应描写人生,强调社会政治功能,这与儒家的文学思想是一致的。其主要内容都从儒学传统中吸取丰富营养。此外,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的接受,仅限于把它作为传统更新的工具,例如,五四新文化派不仅把民主理解为一种政治制度,更是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过程,这与儒家的政治理想相通。

——摘编自欧阳军喜《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

材料二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激荡下,急谋改造中国社会的“五四”知识分子,以儒家“大同”理想为价值资源,开始了其探求超越西方模式的尝试,由此而激发了“社会主义”热忱。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也表现出相当大的包容性。它的终极关怀——共产主义——建立方式的人间性与其大同内核,与儒家的终极关怀有契合之处。新民主主义文化用中国式的共产主义思想重组民族文化,显示出可观的成功势头。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中国现代化史》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20世纪上半期中国思想史的相关知识,以先进中国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提出一个明确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0-08-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关于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普遍的观点是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的内政、军事、外交、财政、经济命脉以及文教的各种权利:中国的一些海港和地区成为他们独占的殖民地:全国各省区被他们所分割:中国陷入了极为贫穷衰落的境地。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在侵略过程中,殖民主义者带进来不少西方先进的制度和现代化工业:中国人出于救亡的需要和对文明的期盼,也曾长期以西方为师,开启并努力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在外国资本主戈入侵前,不仅自身发展缓慢,而且只是在原社会范围内的循环式的发展,缺乏内在的自我变革的力量,只有经过西方殖民者这些外来的破坏力量,才能推动它向前发展。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关于资本主义侵略与中国近代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屈辱与奋进的交响曲。在这一历史时期里,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把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另一方面,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不断探索和抗争。

——摘编自郭大松《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要赢得人民,就“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给人民以东西”。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了农民的困境与渴望,坚定地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赢得了农民,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摘编自张晓宏《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并指出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探索和抗争的重大事件(各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哪些土地政策来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社会学家w.茨阿波夫提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是一种“特殊性”,他们对全球不具有普遍意义,不是众多国家可以模仿的路径。他说“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而且道路还不是直线,是渐进的,对于后进国家来说也不只有一条卓有成效的实现转型的道路。”虽然后发国家还可以从西方学到许多东西,但是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美国化和西方化,各个国家都应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曹诏根《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您对材料观点的认识,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萧功秦认为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从其母国带入;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准确的是
A.英国、日本——原生型B.德国、美国——感应型
C.法国、美国——次生型D.中国、日本——感应型
2020-01-22更新 | 234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届山西康杰中学等四校高三上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关系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经济上,极大地减少了中国经济的存量,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在政治上,使国民党集权变成了现实,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人民在此后争取民主的成本和代价。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日本的侵略极大地破坏了中国原来的现代化进程,但又使得新的现代化进程悄然开启。在政治制度方面,使进步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此独裁在与民主的较量中很难占到上风;在社会改造方面,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的雏形;经济方面,虽然战时经济体制变革带有明显的被迫性,但从客观上看都包含了现代化因素。

——摘编自虞和平《2008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学者国际关系研究文章历年分布图(国际英文期刊),数据来源:民国时期国际关系研究英文文献数据库,共179篇


材料二       民国学者英文期刊文章的研究议题表(局部)

阶段(年份)关注议题
1912-1920华侨问题、辛亥革命、民国政府的国际承认、留学生与辛亥革命、中美关系、门户开放政策、中国外交、袁世凯称帝与国际关系、国家平等
1921-1930国际条约、民主中国与国际、货币问题与国际金融、治外法权、国际化下的中国教育、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德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英关系、中比关系、远东局势、东北问题、蒙古问题、中东铁路、帝国主义、共产主义、国际地位平等、世界和平、国际正义、关税自主、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中国发展、中国复兴、中国民主、民族形成、军阀混战、国外驻军、内河航行权、租界问题、国民党对外政策、不平等条约、留学生团体、文化交流与冲突、青年问题、妇女运动、劳工运动
1941-1949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中日关系、远东局势、国际安全、国际同盟、国际制度安排、世界民主、国家平等、战后和平、战时政府、战争动员、中国外交、中国统一、中国民主、货币问题、国际金融、世界贸易、资源竞争、农业竞争、工业竞争、国际投资、国际援助、国家实力 、意识形态冲突、边疆问题、民族问题、世界文化、宗教交流、海外移民、国际组织、国际仲裁、国际和平、战争与道德、列强特权、关税问题、东京审判、中国内战、军事问题、通货膨胀、土地问题、文化与和平、文化交流、人口与和平、教育与战争、知识分子、留学生

——以上材料均摘选自《民国学人的大国追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学人国际关系研究文章发表”进行规律性探讨。(要求:能发现和得出一些规律性认识,并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