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20年代人们这样概括交通的影响:“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该材料旨在说明
A.交通网络使城乡联系日益密切B.交通发展促进城市布局变化
C.交通进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D.交通现代化决定工业化进程
2 . 到13世纪中叶,欧洲最大的城市巴黎的人口达到十多万,人口超过五万人的欧洲城市有将近十座。人口超过一万的城市在欧洲则有六七十座,几千人的小城镇达几百座。这反映出
A.法国成为欧洲贸易中心B.当时欧洲工商业不断发展
C.封建割据制约城市规模D.新生产方式推动城市兴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部分法律制定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年份名称内容
1601年《济贫法》修正案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
1848年《城市公共卫生法》解决城市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1875年实施
1866年《城市环境卫生法》旨在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
1909年《城市规划法》政府开始规划城市的建设
1945年《工业分布法》旨在解决工业布局问题
1946年《新城法》解决卫星城市的发展问题
1949年《国家公署和乡村通道法》政府管理乡村交通工作
1952年《城镇发展法》关于城镇发展的法律条例

——根据【英】K.J.巴顿《城市经济学)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末,英国社会改革先驱人物查尔斯.布恩和西本.朗特里等在英国域市中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反映了城市中贫困、失业、低工资和疾病的真实状况,并提出了救治的对策。1942年,被誉为一福利国家之父”的威廉。贝弗里奇发表了(社会保险及关联报告),提出消灭“贫穷、疾病、懒散、无知、肮脏”等社会问题,主张建立以医疗保健和国民教育为核心的全国性社会保险制度。二战后,那些用于集体消费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包括了土地、道路、下水道、饮用水、电、煤气等,也包括了规划、警察、消防、卫生、教育、住房和社会福利

——根据王章辉、黄柯可(欧美农村城市化的转移与城市化)整理


(1)根据材料,提炼1601年至1952年英国在解决城市化问题过程中呈现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以来英国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历程。十八大以后,中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正式出台,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至少三点建设性意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化地区,工业革命发祥地多是近代早期的乡村工业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机器工厂的出现,原有的乡村工业城镇成长为城市,对资源和人口的吸附力大为增强;原有的乡村工业村庄演变为工业城镇,原有的农民要么就地转变为城镇居民,要么移居本区域新兴的工商业大城市。这些地区后来一直是英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区域。1851年,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50%,基本完成城市化。城市化高潮的早期基本上是农村城镇化的高潮,因为城市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农民移民,其次才是城市居民的自然繁衍。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

1895年底,中国总共对外开放26个通商口岸。这些开放通商口岸分布的区域,形成了一个以开放口岸城市为中转枢,各方面力量参与其间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几乎在西方国家将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种资人口商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岸的集中中国对外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逐渐盖过了一些传统内陆城市的光芒。开埠通商既是对中国传统市场园的改纽,也是对国内资源的一次整合,更是对中国近代城市分布格局的调整由此开始,口岸城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某种均势。

——摘编自徐峰《商业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与清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城市化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中国“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不同时期的城市折射出当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族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更强大的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三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影响中国城市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