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中国近代、现代的住宅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城市住房奇缺,房租不断提高,各种名目的加租不胜枚举。以当时的经济中心上海为例。1937年以前,上海高层建筑的兴建正值高潮,而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末,10年竟没一幢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出现,而且这一时期建房的质量比起抗战前明显下降,由于多年失修,解放时不少房屋破损严重。从住房的分配上来看,旧中国也存在严重不均的情况。

——摘编自赵津《中国城市房地产史回溯(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先后颁布了《公房公产统一管理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此后,在国家主导下的城市住宅建设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52年,天津“工人新村”动工,一万二千多间宿舍成了工人的新家;同年,上海“曹阳新村”首期工程完工,两万多个工人家庭住进新房。而在19531957年,政府投资在新兴工业城市陆续建成了一大批国营企事业职工住宅,这一时期全国新建住宅面积共近9500万平方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人均居住面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差距较大。

——摘编自张旭《60年中国住房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胜利后旧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进行大规模城市住宅建设的条件及意义。
2021-12-0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九师联盟(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图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据此可知
A.19世纪中晚期城市化率上升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关
B.1901年城市化率上升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关
C.20世纪20年代城市化率上升与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有关
D.20世纪30年代中期城市化率上升受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

材料一 北宋熙宁年间,被任命为虔州知州的刘舞利用所学的水利知识,在对城区街道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对贛州城进行了多次的考察和实地踏勘,根据贛州城的地形特点(西南高、东北低),对城区排水系统进行划分,以州前大道(今文清路)为分界线,城西北部为寿沟,福沟位于城东南部。此外,赣州福沟寿沟排水千道结合贛州的古城墙、水塘及刘舞独创的水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赣州城特有的防洪网。北宋神宗九年(公元1077年),耗时近十年的州福寿沟排水系统完工。至今,其仍在服务赣州人民。这应归功于九百多年间,各个行政长官对其的重视、维护和管理。

——摘自沈雪婧《贛州福寿沟设计研究》

材料二 赣州福寿沟与19世纪中期巴黎排水系统对比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赣州福寿沟排水系统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排水系统与赣州福寿沟排水系统的不同点,并分析巴黎排水系统形成的原因。
2021-09-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武汉城市发展】

材料一   自从张之洞奠定了武汉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格局之后,武汉市政建设在20世纪前半叶尤其是民国中期获得长足进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成为特别市,一批曾经留学欧美具有西方市政理念的专家型官僚如刘文岛、吴国桢、董修甲等执掌汉口市政,城市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独立的具备现代政治形态的城市政府正式建立:具有现代民主政治意味的城市组织条例被批准实行;汉口特别市的建制使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城市规划的制定、功能分区的划定、一系列城市管理制度和规定的出台,将城市的发展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之中:市民对城市的责任观念、公共意识开始形成;市容市貌大为改观,现代化都市风貌初具规模。

——涂文学《湖北新政”与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二   武汉市1949~2018城市化率(%)(注:城市化率为城市非农人口/总人口)


——资料来源:武汉市统计局《武汉市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武汉城市现代化的表现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的武汉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初,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若干最大的城市,可被称为当时最为城市化的社会。这些城市并不享有也不寻求政治“自治”,但它们在大一统的政治构架中实际上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空间。明清时代的中国城市延续着这些方面发展,城市化持续进行,但城市化进程主要发生在城市层级结构的低端。不同地域的人群被卷入到国内长途贸易的活动之中,由此形成了帝国内部的侨居人口。这些人口的频繁交往给城市带来了更为多元的人口结构,也为城市文化的种种创新作出了贡献。结构复杂的城市社会和城市经济也带来了大规模的私有和半公共性质的社团建构的浪潮,极大地增强了市民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并最终使城市人口产生了一种与帝国政府相疏离的感觉。

——摘编自罗威廉《近代早期的中国城市化》

材料二   11世纪开始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有着与古典城市极其不同的特质。古典城市大多只是人文地理意义上的人口聚居地,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则不一样,它同时又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城市市民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城市共同体是典型的公社制度。它是地缘共同体,成员多系移民,血缘关系退而为次。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纸契约: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亦即市民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伯尔曼认为,中世纪城市是具有独立性、自治性和整体性的共同体。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中的一种主体单位,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并非上级政治权力的代表,对下(市民)负责而不对上(领主)负责。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明清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并对中国近代早期的城市化予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欧洲城市体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中世纪欧洲城市体制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在中国诸多城市开辟通商口岸、划定租界。为选择租界范围、营建各种城市建筑,必须绘制比较详细、准确的城市地图,随之表现中国城市的地图大量涌现,绘制者除中国人外,外国人亦不在少数。由此可知,测绘制图的大量出现
A.加剧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B.有助于近代城市的合理布局
C.实现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D.使近代中国思想进一步解放
2021-04-28更新 | 608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水道与公共卫生

材料一   19世纪初的巴黎,仍保留着中世纪的城市形态:街道狭窄拥挤,缺少人行设施,缺少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卫生状况十分恶劣。改造之前的巴黎下水道系统分散且规模很小,因此人们常常将污水和排泄物倾倒在大街上,以至于许多路段被称为“粪路”,这些污物会流入水井和供给巴黎用水的塞纳河中。作为巴黎大改造的总指挥,奥斯曼极为重视城市的下水道系统,他将水道称为“城市的器官”。其设计的下水道系统大体上按照地面部分的市政道路网络布局,并巧妙地将下水道系统打造成为城市防洪体系的一部分。截至1869年,巴黎地下的下水道系统拓展至560公里,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下水道可以通行轨道车和小船。


——摘编自荆文翰《变革时代的城市现代化转型:以“巴黎大改造”为例》等

材料二   在从各地的贫困法官员那里搜集了许多详细的关于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的报告后,1842年,查德威克以逐渐增长的医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的成果为依据,证明了疾病的确与污秽的环境状况有关,疾病主要是由于缺乏排水装置、下水道和垃圾回收导致的。在1848年,由于受到1846年霍乱流行的刺激,查德威克的报告成为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的基础。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公共卫生运动在美国、法国和德国都赢得了许多具有献身精神的支持者,尽管许多人对公共卫生持怀疑态度,但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欧洲城市正朝着充足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前进,城市居民们开始得到应有的回报。

——摘编自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巴黎下水道的发展概况。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巴黎下水道改造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中提到:“(20世纪20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B.近代天津最早出现城市公交
C.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D.交通发展促进民族工业成长
2021-02-03更新 | 421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阳新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B.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2021-01-09更新 | 1469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B.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2020-12-02更新 | 937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