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一体化网络体系。通过铁路与水路运输,同口岸城市及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联结起来。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二   (英国)乡村毛纺业的深入发展促进英国国内市场体系的尽快形成,加速和拓展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和幅面。伦敦作为货物进出口的主要基地,作为多种手工业品的综合产地,常常又有不少商品向全国各地发送。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早期英国的一体化经济体系,是以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为脉络而生成的。国内工业和海外贸易,内部经济运动和外向经济交往,互为转化,互相促进,形成一股良性互动的态势,近代早期英国的一体化经济秩序,就在如此往复之中不断成长和巩固。到17世纪末,近代早期英国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整理自刘景华《经济一体化:近代英国经济“起飞”的最优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京津冀一体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其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较之于“京津冀一体化”,指出英国“经济一体化”呈现的不同,并简析其对英国的影响。
2019-07-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一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管理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20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乡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游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乡村建设”各自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乡村改造”和中国的“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中期,面对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德国部分城市结合社区中卫生、宗教与教育组织的力量进行济贫改革,英美则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目标在于通过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来扶危济困。二战后,欧美各国大都制定了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美国联邦政府自1960年以来相继制定了几部关于城市社区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如《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和《国家和社区服务条例》等。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各个社区,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

——摘编自吴素雄、吴艳《欧美国家社区治理的结构、功能及合法基础》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城市建立了一种以“单位”治理社会的体系,各个企事业单位从属干各级政府,城市成员从属于各个单位,国家与城市社会几乎是重合的。1986年初,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基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并于1995年制定《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随之在全国推行。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发表,体现了我国社区建设由“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转变。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社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率(%)
19501957551966465391371061816.5516.42
195819606599466207122101373118.5020.74
1978198496259103475152301968615.8219.02
1985200310453212931521054—.4207120.1432.53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二   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城市同在,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在经济发达、进城务工青年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进城务工青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5%以上……据专家估计,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经济创造1万亿——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并为农村增加500060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另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测算,目前北京市农民工的劳动力贡献,在建筑业占83%,在批发零售业占49%,在制造业占29%。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集体兴办乡镇企业带动农村全面进步的“苏南模式”,以个体经济为主、以兴旺的家庭工业为主的市场性企业模式——“温州模式”,还有以外向型企业为主的“珠江模式”。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劳动力1.12亿人,比上年新增就业600万人,超过城市国有企业职工的总和,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1992年年产值超亿元的乡镇企业365家,1993年超过400家。全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000℃元,约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3以上。

——摘编自齐鹏飞、杨风城《当代中国编年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特点并分析不阶段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发展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在中国传统城市中并没有严格的道路交通规则,行路各凭所愿,因此在繁华商埠,往往车马拥挤,秩序混乱,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伤亡。特别是至晚清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引入,新式交通工具日益普及,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而自从警察出现以后,开始有了近代意义上的路规路则。……如天津警察“南局”颁布了《道路管理办法》《管理洋车办法》《管理电车四条禁例》等;北京内外城总厅制订了《改定清道章程》《清道执行细则》《管理地排车专则》《管理大车规则》《管理人力车规则》《车辆夜行不燃灯处罚章程》等。制订了道路交通规则和车辆管理办法,并规定了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办法。

——摘编自周执前《清末警政与中国城市管理的法治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城市交通管理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城市交通管理改革的意义。
2020-07-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城市化与传统城市化的区别,一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依靠工商业拉动,不是自然增加和政治、军事性移民的结果;二是要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整体转型,绝非城市人口数量的机械增长和城市空间的简单扩张。基于此,可以认定近代中国并不具备现代城市化的基本条件。于是,外部力量充当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推手,中国早期现代城市化和城市早期现代化开始艰难启动。

——摘编自涂文学《外力推引与近代中国“被城市化》

材料二   全球的城市化已经历了三次浪潮:欧洲城市化、美国城市化、拉美与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城市化。其中,现代中国城市化靠本国人口的流动推进,外来移民数量极少,人口总规模达到6—8亿,远超世界前两次城市化。预计耗时40年左右,仅相当于第一次的不到第二次的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复杂交织时期的现代中国城市化重视发展质量,对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经济迅速发展使能源、原料价格极高。

——据仇保兴《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缺乏现代城市化条件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城市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据此谈谈你对现代中国城市化道路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城市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往往与作为商品交换地点的市几乎同时出现的。但在唐朝以前,市场都是由政府设立,并由政府管理的。到北宋建国以后,城内市场不再由官府设定,且首创了在县以下的商业繁荣之地设立镇市,使镇由过去的军事设防之地变为商贾交易之所。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和国家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商业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变化时期。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三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491957年,社会经济大幅度恢复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略高于世界平均速度。19581960年,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大跃进”阶段。不正常的激进式增长,结果是农村人口过度流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供应困难,决策层对城市化采取强制性刹车,出现了两次反城市化浪潮。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放开,国家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管制,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到1991年末,城市化率达到26.94%,同类城市数量增长为全球最快。但是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无论在城市密度还是城市等级规模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地区。

——摘编自连倩倩、安乾《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及特征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革命性的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艰难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022-03-09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时期,西欧乡村劳动力大转移。19世纪,英国至少40%的城市人口增长可以被认为来自乡村地区,60--90%欧洲城市的发展源自移民。1851年,英国几乎所有大城市成年人口中移民占比超过66%。在米卢滋,工场的移民来自法国、瑞士和德国等诸多国家。传统移民模式中大多数女性到城市做女佣,她们有的攒够嫁妆就回到乡村小镇,同样,乡村男性在冬季农闲时来到城市从事临时性工作,或是夏季建筑工期成群来到城市,以躲避农业衰退或乡村工业萧条,或是补充乡村收入不足。随着铁路的扩展和城市的发展,迁移转变为长距离运动。19世纪末,随着城市死亡率的下降,城市降低了发展中对移民的依赖,这主要得益于环境卫生的改善。不可忽视的是,西欧乡村劳动力转移的目的地也并非都是欧洲。

——据羡萌《西欧乡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16一2O世纪)》

材料二   英国是近代城市病治理的先驱。从托马斯莫尔开始,“乌托邦”就成为“理想社区”或“模范城市”的代名词,之后欧文等人都做了类似的努力。从19世纪初期开始,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广泛关注。1844--i848年,以公共卫生治理为中心,中央政府相继颁布了《大都市建筑法案》《公害移除法案》《城市改善条例法案》《公共卫生法》,同时,成立了城市治理的中央机构直接干预地方卫生事务。之后,在住房方面,民间力量广泛参与进来,英国实业家、慈善家或社会活动家成立的许多慈善建筑公司和工人阶级自发成立的房屋建筑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1909年开始的一系列城乡规划法案妥善地解决了土地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问题。

——据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欧乡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城市病治理发展的趋势。
2021-06-2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10年中国、美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年份/国家美国中国世界
195064%11.18%29.00%
196069.90%19.75%32.80%
197073.60%17.38%35.90%
198073.70%19.39%39.10%
199078%26.41%43%
200079.10%36.22%46.70%
201082.10%49.95%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国际统什年鉴》


如表能够反映城市化进程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021-03-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加试文综历史试题(英才班)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 1000 户以上的大镇多分布于苏 、松、太、常、杭、嘉、湖一带,其中 太湖周边的苏州与浙西各地不乏 10000 户以上的巨镇。到万历以后,市镇总数不下 200 个,这 些市镇之间的间距以 12 里至 36 里为较常见的模式,形成各市镇平均距离约 10 多里路的水乡 市场网络体系,小农赶集一般半日可以往返。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 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棉花和棉 织、蚕桑和丝织、米粮等专业市镇。

——摘编自任放《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

材料二   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开始,许多城市的经济逐渐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大多数农民从 农村流向城市后也从事工商业和其它行业并成为城市居民。在近代城市中聚集了各种社团 以及工商、金融、科学、文化、教育、新闻等机构,城市逐步发展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 务的中心。为此许多城市开始制定城市交通卫生、市政管理等法规,建立了城市治安、消防、 警署、医院等机构。在城市中,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解体,代之而起的是人口简单仅由父母及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小家庭。

——摘编自张转玲《论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材料三   1949—2009 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9》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呈现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简析其原因。
2021-06-01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