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 . 近、现代武汉城市的发展

材料 我们研究城市,要用大历史的眼光,研究影响城市发展的大历史因素。何谓大历史因素?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生态环境因素、社会结构因素,如政治形势、经济地理等。分析大历史因素,就可以在更为宽广宏大的历史场景中,描述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揭示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比如武汉,一般会描述它为“九省通衢之地”,但是用大历史的眼光去看,武汉“因武而昌”,长江的地缘战略价值是武汉城市之兴的历史契机,也是武汉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武汉“因商而盛”,唐代安史之乱后,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兴起和发展,助推汉口横空出世,走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武汉必将再担历史大任,为支撑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起到重要作用……但2020年春节前后发生在武汉的新冠疫情暴露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治理短板,特别是当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乃至战争时,所引发的危机值得我们深思。

——摘编自周德均《江流浩荡天地阔——长江与武汉城市发展的长时段考察》


根据材料,以大历史的视角,就武汉城市的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分期状况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化起步阶段(19501957年)1957年城市化率达到15.39%
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前期城市化率由1957年的15.4%上升到1960年的19.7%;后来城市化率下降到1965年的17.74%
城市化停滞倒退阶段(19661977年)城市化率从1966年的17.86%下降到197717.55%,基本上处于逆城市化状态
改革开放时期恢复阶段(19791984年)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19.99%上升到1984年的23.01%
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4年)城市化率由1984年的23.01%提高到1994年的28.62%10年间提高了5.61个百分点
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4年以来)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它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政府更大程度的重视,这时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城市化,各地纷纷建立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

——摘编自许迎春《中西城市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历史阶段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近代时期,拆城筑路并将老城街巷改造为新式马路,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马路主义(roadism)的城市建设模式逐渐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高幸《新生与转型——中国近代早期城市规划知识的形成(18401911年)》


依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4 . 【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0.64%。1950-1957年,出现了一批新兴工矿业城市,武汉、太原和洛阳等老城市也进行了扩建改造,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

1978年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工作和生活在城镇的人口比重超过了50%,比1978年末提高33.3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1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为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保和住房等领域配套改革相继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明显加快,大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加速发展,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群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区域分布更加均衡。

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11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9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37%,比2015年提高了3.4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小城市发展齐头并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促共进;新型城市蓬勃发展,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

——摘编自《经济日报》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3-04-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英国水陆交通的发展概况如下:

16世纪,地方性交通如西南部港口布里斯托尔到牛津、剑桥等城镇道路网有所发展,陆路交通最明显的变化是旅馆大量出现。据统计,1577年,仅英格兰就有2000多个旅馆。

17世纪,有关河流通航的立法活动明显增多,陆路方面四轮马车逐渐普及,大约有200个地方城镇与伦敦之间实现了定期专业运输服务,并且出现了大量的收费道路。

18世纪,西北部河流改造主要集中在工业腹地利物浦,在地方当局支持下,厄韦尔河等西北部河流改进计划得以实施。陆路方面主要体现在运输服务上,货物运输费用降低了40%。

19世纪,客运班车逐渐普及,一般一天行程约为4056千米,交通城镇间距也以此为限。许多陆路枢纽城镇出现,道路沿线出现了许多交通网的联络点,诺丁汉运河和特伦特河的改进促进了制造业城镇的崛起

——摘编自沈琦《英国城镇化中的交通因素》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世界近代经济史相关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4-1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曼彻斯特原本是英国西北部的一个小村落。16世纪,曼彻斯特开始出现纺织业,人口开始增加。18世纪上半期,曼彻斯特主要制造呢绒、粗帆布,尤其是各种纺织品。棉纺织工业兴起后,大量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设立,同时也成为分销中心,设置了多间重要仓库。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15年后,曼彻斯特有50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1820年,曼彻斯特占英国棉纺织生产量的四分之一。1835年,曼彻斯特聚集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绝大部分的工厂和工人。到1871年,曼彻斯特人口则达到35.1万人。在曼彻斯特兴起的同时,其周围出现了一群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城市。——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反映的是近代英国曼彻斯特城的发展过程,从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019-01-03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校级联考】重庆市九校联盟2019届高三12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时间美国中国世界
197073.60%17.38%35.90%
198073.70%19.39%39.10%
199078%26.41%43%
200079.10%36.22%46.70%
201082.10%49.95%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