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乡村是宋代地主阶级士大夫在社会变迁面前提出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基本建制,其途径就是通过士大夫自觉地义务地在乡村建立起开展思想教化的组织或机构, 向全体民众宣传传统政治统治的合理性陕西蓝田的吕大临、吕大防兄弟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首先创立了吕氏乡约。该乡约规定:“在地方上推举年高德劭者一人为都约正,另外推举两位有学行者为约副。每月另选一人为直月。”年高有德、堪身体力行之人是被推举为乡约正副的基本条件,即声望和学识是乡约凝聚力形成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扬善惩恶,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在乡里社会提倡互敬互爱、患难与共的淳朴社会风气。这本是过去历朝乡里制度所一贯坚持的宗旨,汉代至唐代的三老教化属于官方控制,但到了宋代,这一任务却日渐转由吕氏乡约这样的民间组织加以执行。

——摘编自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

材料二 民国初期,山西乡村政权组织的建置十分混乱,经济发展能力也日渐枯竭,因此阎锡山执政之初,在山西乡村进行新“村制”的探索。他认为,“大凡世界各国,其行政网愈密者,其政治愈良好、愈进步……意欲由行政网不漏一村入手,一村不能漏然后再做到不漏一家而一人。网能密到此处,方有政治可言”。第一个阶段自1917年9月至 1922年3月,是“官治提倡村制之时代”,山西省公署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编村的幸程、条例等,并成立专门的机构自上而下推行新“村制”;第二个阶段是1922年3月至1928年,是 “村民自办村政之时代”,山西省公署设立了专门的考核机构——村政处,以行政力量促进新“村制”在各地的具体落实。经过不断完善,阎锡山用来实施“村政”的组织机构,由省起至乡村的邻,共建立起九级行政管理组织,即省署一村政处一禁烟股、考核股、总务股一区一县一段一编村一闾一邻一居民(另加村范委员),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阎锡山终于取得了将国家行政管理网络直接延伸到乡村社会的初步成功。

——摘编自马义平《近代山西社会秩序再构与权威重塑一一以民国初期山西新“村制”为例》

材料三 2014年9月召开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指出,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山西新“村制”与宋代乡约管理制度的不同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育当代新乡贤的条件。
2019-12-2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汉代政府颁布法令免除老人赋役,设立了常平仓作为备荒仓储,且建立了报灾、勘灾和救灾等基本程序。隋朝设立义仓,南宋时期设立社仓,形成了完整的备荒仓储体系。明清时期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设有养济院、孤老院、惠民药局等救助机构。民间慈善团体也日渐增多,许多慈噩组织规定对“贫困无依的孝子、节妇”要优先给予救济,对“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不予救助。

——摘编自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述论》

材料二 晚清以降,一些有识之士在与西方社会的接触中意识到中国传统救济的弊弊在于“有养而无教”,并认识“重教”的积极意义。晚清政府明确责成地方官绅体察情形,在各种养济院、清节堂中附设工艺所,“兴养立教”。民国政府逐步摒弃传统的慈善观念,代之以先进的国家责任理念,将社会救济视为“集体之生存而当为,不专为人类之悲悯而宜为”的事业。

——摘编自岳宗福杨树标《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


(1)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决贫困问题,近代早期英国地方政府的治安法官开始探索济贫之道。16世纪末济贫法令出台之后,教区成为济贫管理的基本行政单位。教区组织募捐,救济无谋生能力成因粮食歉收而生活贫困的人。由于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动,身体健壮的流民数量剧增。亨利七世初期,地方“根据法令对流民进行囚禁或公开惩罚”,诺里寺市在1570年设立流民感化院或救养院。各市镇通过警告不雇用帮工的雇主、惩罚懒惰者等措施,强制流民劳动。同时,通过建立纺织厂和磨坊、购买大麻和羊毛等原材料、建立劳动救济所等途径,为穷人提供工作。随着济贫法等法令的颁布,英国济贫法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一直沿用到19世纪。

——据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治安法官的济贫实践》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自由主义盛行,主张实行有限度、有条件的救济。1834年,按照新济贫法成立专门的中央机构,打破郡的边界,把之前的15000个教区组合成为700个教区联盟。教区联盟在中央济贫法专员监督下提供济贫服务。新济贫法允许不同教区间的贫民自由流动,还规定贫民如要得到救济必须进入济贫院。但进入济贫院的贫民没有选举权。济贫院大多为混合济贫院,按照贫民年龄和身体状况强制性隔离。济贫法局对患痛者和儿童提供贫民医疗救济、济贫法学校。据统计,1844年,英国全部公共支出为699万英镑,济贫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例为72.69%,到1874年,两者分别为1285万英镑、59.64%。

——据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法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济贫实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济贫实践的新变化,并简评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实践。
4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人对贫困的认定,一般是对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此进行分类定级。如清代汪志伊在《荒政辑要》中将“产微力薄,家无担石,或户倾业废,孤寡老弱,鹄面鸠形,朝不谋夕者”定为极贫,将“田虽被灾,盖藏未尽,或有微业可营,尚非急不及待者”定为次贫。古代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形式。除此以外,还鼓励民间互助。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乾隆以后,清朝国力大不如前,但是对于农贷的免除依然进行着。嘉庆末年国家已经进入多事之秋,时局动荡,举步维艰。但是即便如此,依然对苗疆农民的借贷予以加恩免除。

材料二 美国林登约翰逊时期的贫困救助是美国历史上非常典型的反贫困范例。约翰逊时期的贫困救助主要包括食品券计划、营养计划、住房援助计划等。国会于1964年8月通过了“食品券法案"”,拨款3.75亿美元作为1965至1967年三年实行这一计划的经费,那些符合条件享有食品券的人每月可以购买一定数量的食品券。与此同时,美国联邦政府也开始向妇女和婴儿提供科学的饮食套餐,营养咨询、健康服务等计划,以此来提高人们的满意度。60年代随着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发展的完成,美国中产阶级以上阶层都居住在郊区,城市中心区成了穷人聚居之地。城市中心区的环境人口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和政治机制崩溃。约翰逊政府启动了“模范城市”计划,将住房援助和城市重建有机地结合起来。除此之外,约翰逊政府还推行了教育救助、医疗援助;对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对落后地区再开发等行之有效的政策。

——摘编自王文艺《中美贫困救助政策比较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占当时农村总人口的30.7%。仅在1978至1985年间,中国农民收入增长了1.69倍,农村贫困发生率则下降了50%。2003年,中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劳动力超过1.1亿人,全国农民人均劳务收入514元人民币,在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额中,劳务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2.1%。有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贫困救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林登约翰逊时期的贫困救助措施。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改革开放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统治者素来秉持“仁政″思想,扶助贫田人口往往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包括保障社会福利,国家财政可以通过社会救济等经济补助手段扶助那些生活贫的民众。社仓、义庄更多体现出宗族互助的特点,带有小农经济时代的鲜明特征。明清以后商业逐渐发达起来,富有的商人大量涌现,他们通过慈善捐助的形式帮助穷人,使牧助行为更加社会化,体现出超越宗族的特点。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扶贫”》

材料二 清末民国的思想界进一步看清了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的弊端,在批判反思基础上,开始构建新的社会救济制度。到近代,人们将新的生产力与社会救济联系起来,提出“建仓储不如推广铁路轮舟″的思想,铁路轮舟等近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创设。推动了社会救济的快逹发展,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人们出行逃亡的速度和救荒的效率。薛福成认为.兴建铁路,除了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物资迅速运送到目的地。从而在救灾过程中赢得时间外,还由于需要“有修路之工,有驾驶之人。有巡嘹之丁,有路旁短送之车马,有上下货物伺候旅客之夫役”,可以大大地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扩大人民生计。

——摘编自蔡勤禹、李元峰《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

材料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蠃脱贫攻坚战,硝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摘自《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社会救助行为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时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簿、赁簿、欠钱薄、新旧界倒塌屋簿等。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

——摘编自吴钩《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扬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
2017-04-17更新 | 1130次组卷 | 2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