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图1所示是17世纪中期开始流行于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地的一种叫Banyans的晨衣。这种晨衣裁剪宽松,具有日本和服的风格,但其名字来自印度。印度南部的纺织工人为了迎合法国贵族的消费市场,使用了法国的图案,为了使服装有质感,还采用了抛光工艺。这说明(       
   
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B.文明之间互相影响和借鉴
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D.印度棉纺织技术领先世界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祖先很早就与中原政权有接触。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自汉以来,内迁民族就已经“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即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民,而且在赋税上还有所优待。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民族百姓受浴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并无民族差别。

3世纪,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罗马人视日耳曼人为蛮族,与他们结成单纯的军事同盟。蛮族在需要时提供军事帮助,罗马人按照约定提供钱物,双方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蛮族整体定居在帝国境内后,双方依然是两个独立的群体。蛮族首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国王,蛮族只效忠于自己的国王。各日耳曼王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自主性很大。罗马人和蛮族人分别使用自己的法律同罪不同罚。最终,蛮族入侵后的西方形成多族群并立的局面。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辍研究》等

运用材料,从中西对比的视角,自拟一个与民族交融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2-05-09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益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方文化发展轨迹不同,体育演进也必然依附于文化发展而变化,中西方体育传承方式的迥异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并非“大同社会”,而存在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中西方身体活动传承模式之比较

中国传统师徒制西方运动教练制
以强身、养生、防御……为目的(多元的目的取向),讲求中庸之道以竞技、比赛为目的
重视整体、全身的协调,身心合一专项专业的训练一局部的极端化、专业主义、专业分工
“暗劲”与“化劲”无法用外观衡量,善用比喻与想象,重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多元的思考方向建立明确、清楚、可行的量化标准,重视规则,可以客观衡量的单一思考方向
精英式的传承(典范学习)—适合少数人,进度因人而异,没有时间的急迫性组织化、层级管理一适合对多数人进行教学,讲求效率
重视伦理—师徒如父子,关系密切且长久教练与学员关系建立在契约约定上,关系较淡薄

——摘编自李国冰《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体育传承模式之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化与传承”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4-16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
4 . 阅读如表内容,据此可知
帝国秦王朝罗马帝国印加帝国
统治方式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
A.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B.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一性
C.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D.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2021-11-19更新 | 816次组卷 | 26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伦是罗马帝国旪期的名医,他倡导实证医学,倾心于探索人体的结构,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重视人体生理功能的阐释。他奠定了解剖学不生理学的基础。他的科学斱法论其有重规实验、强调疾病局部定位、重视逻辑推理的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它将当时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运用于医学之中,提出脏腑经络、辨证疗治、养生保健等学说,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其影响下,中国古代医学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功能,而是注重从整体出发,宏观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病态变化。

——摘编自辪海于《轴心时代中西医学比较研究》


(1)依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西医学理论观念和临床斱法的不同。

材料二14世纪中右,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上升到30%—50%。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劳劢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放弃农业而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拉丁诧的教授死于瘟疫,许多学校放弃拉丁语教学,这提高了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死亡的威胁使追求现世享乐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一些城市采取措施隔离从东斱归来的船员,在远离城市的地斱集中深埋死于黑死病的人;欧洲各地出台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16世纪,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注重公共卫生成了普遍现象。“第一次卫生革命”形成。

——摘编自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渐起,前期以争医术为主,后期以争医政(人员、经济、地位)为主。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斱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汇兵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以科学斱法整理中国医药”。

——摘编自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对困强御辱“有用”的东西,譬如京师同文馆下属的教学辅助设施——科学博物馆。甲午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显著成果给中国知识阶层沉重警示,博物馆被赋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1905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他认为,文物收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未来”。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藏品多来自清廷内府,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

——摘编自李飞由“集新”到“集旧”:《中国近代博物馆的一个演进趋向》

材料二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英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

——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博物馆的文化功能。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二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摘编自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
8 . 1796年乾隆帝传位于嘉庆帝,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再次被列为总统候选人。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             ②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
③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让位都是无奈之举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020-08-2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欧洲,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世界各区域文明
A.具有多元面貌B.完全没有联系
C.不存在阶级斗争D.宗教信仰相同
2020-08-18更新 | 396次组卷 | 30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六力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汉武帝)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日:“联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天一阁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之所,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管理措施严密,四百年间,获准登阁者仅黄宗羲、阮元等10余人.清代阮元曾记载道:司马(范钦)殁后,封闭甚严,继乃子孙各方相约为例,凡阁厨锁钥,分房掌之。禁以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不开锁.”范氏族约甚至规定:“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摈逐不与祭。”阮元还指出:“范氏以书为教,自明至今,子孙繁衍,其读书在科目学校者,彬彬然以不与祭为辱.”

——据虞浩旭《阮元与天一阁藏书楼》整理

材料三 公共图书馆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它的特点是: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的学术中心,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就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藏书的主要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中一则材料主要情况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