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罗马与汉朝

材料一 (罗马)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罗马帝国在各征服地区设置行省,任命官吏,派驻军队,推广罗马法律体系……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摘编自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二 汉武帝统治时期, 对内强化皇权、财权和中央集权。对外,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汉初,匈奴多次袭击汉朝边境,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战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稳定。经过汉武帝的经营,西汉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统治盛极一时。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帝国统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疆域、对外交往等几个方面分析汉武帝统治时期“盛极一时”的原因,并对比其与罗马帝国统治的不同之处。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共性与差异的角度谈谈你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这些驰道宽22米,路基高厚,以铁锤夯筑得坚实平稳,还在道旁栽种了树木。公元前212年,命令蒙恬主持修建了一条由咸阳向北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全长900余公里。后在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在湖南、广东等地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西汉时,汉武帝继续了秦朝的政策,修建公路以方便各地间的商业和交通。为了发展同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同中国一样,罗马人也是通过建设运输和交通网络完成帝国一体化的。罗马的道路有很深的路基,路旁有围护、排水渠,路面铺设了大块平坦的筑路石,主路宽6-8米,可供双向车辆同时行驶,蜿蜒的山路也有2-3米宽。沿路设置了驿站。公路连接了帝国的各个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公路全长2500公里,沿东北边境从黑海一直通向北海,与多瑙河和莱茵河平行。一条长4800公里的路与北非海岸线平行,许多支线直插南方,商人、士兵通过这些支线可深入撒哈拉沙漠。在地中海地区,罗马人新建了一些道路,方便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和贸易。还有一些公路从地中海东部的城镇和港口一直通到帕尔米拉——这是亚洲中心通往西部的最主要的商站。据估计,罗马道路的总里程超过了8万公里。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在道路修建上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能够在广大区域修建道路的作用。
2021-05-2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2)为了保证“全体人民”掌权,雅典主要设立了哪些政治权力机构?

材料三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议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材料四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个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材料中“伟大的创举”指什么?

材料五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表面上看英国的政治制不利于税收,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能收税,而中国皇帝的权力巨大……然而事实相反,英国光荣革命后,税收能力大大增强,人民普遍愿意交税,与此同时中国税收的能力较为有限,且人民不愿交税。出现以上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中国官僚队伍的腐败B.纳税人的权利与地位不同
C.英国国民收入结构更丰富D.英国的税收体制优于中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都开始自觉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哲学家的思考普遍“集中在社会性和政治性人的考察上”,请列举两位思想家及主张。
(2)人类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的过程。到18世纪末,人类为解放自身(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2021-03-0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52年咖啡传入伦敦,到1663年伦敦有80多家咖啡馆。咖啡馆首先出现于城市中心,一开始就成为社会精英的聚会场所,是商业信息的来源,是文学素材和灵感的源泉,也使人们在共同话题的探讨中交上志趣相投的朋友。到18世纪,咖啡馆也成为中下层民众的会所。因为共同的兴趣和地位,英国咖啡馆分化为文学交流、学术和科学交流等各种咖啡馆。1718世纪的英国“报刊革命”中,报刊涌入咖啡馆,作为书报阅读之地,咖啡馆对顾客的恶行有严格限制。

——摘编自张佳生《从啤酒馆到咖啡馆:近代英国公共空间的文明化》

材料二   咖啡馆在近代上海城市生活中承担了复杂的社会功能。咖啡馆最初为适应外侨休闲和聚会而设立,在建筑装饰和品饮方式上都体现了异域特色,成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生活方式的窗口。随着咖啡馆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上海市民多维活动的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炫耀性消费、商贸洽谈和政治谋划的舞台。上海咖啡馆在近代发展中形成了规范营业和协调矛盾的同业公会,政府也通过对咖啡馆价格、营业时间等方面的管理将政策推行到市民的日常生活。

——摘编自陈文文《19201940年代上海咖啡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英国咖啡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上海咖啡馆的功能并做出评价。
7 .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欧洲,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世界各区域文明
A.具有多元面貌B.完全没有联系
C.不存在阶级斗争D.宗教信仰相同
2020-08-18更新 | 396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这些驰道宽22米,路基高厚,以铁锤夯筑得坚实平稳,还在道旁栽种了树木。公元前212年,命令蒙恬主持修建了一条由咸阳向北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全长900余公里。后在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在湖南、广东等地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西汉时,汉武帝继续了秦朝的政策,修建公路以方便各地间的商业和交通。为了发展同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同中国一样,罗马人也是通过建设运输和交通网络完成帝国一体化的。罗马的道路有很深的路基,路旁有围护、排水渠,路面铺设了大块平坦的筑路石,主路宽6—8米,可供双向车辆同时行驶,蜿蜒的山路也有2—3米宽。沿路设置了驿站。公路连接了帝国的各个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公路全长2500公里,沿东北边境从黑海一直通向北海,与多瑙河和莱茵河平行。一条长4800公里的路与北非海岸线平行,许多支线直插南方,商人、士兵通过这些支线可深入撒哈拉沙漠。在地中海地区,罗马人新建了一些道路,方便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和贸易。还有一些公路从地中海东部的城镇和港口一直通到帕尔米拉——这是亚洲中心通往西部的最主要的商站。据估计,罗马道路的总里程超过了8万公里。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在道路修建上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能够在广大区域修建道路的相似条件和积极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后期,欧洲逐渐形成了四个精英阶层:国王、贵族、教廷和后起的城市中产阶级。四个精英阶层为各自的利益长期斗争,使欧洲既回不到罗马时代的统一,又达不到一个较为稳定的平衡,逐渐发展出一些弱专制的地域性国家。在斗争中,宗教势力在天主教和新教的斗争,以及理性意识形态的冲击下逐渐下降,欧洲的国家力量得以进一步加强;贵族阶层部分转化为国家官僚和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城市中产阶级一起,共同为欧洲殖民打开了空间,促进了商业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精英阶层逐渐结晶为两个主要群体,那就是皇族和通过科举获得功名的士绅官僚集团,而其中的大部分是由科举出身。即使是那些未进入政府的儒士,也和进入政府者一样,都在预备考试的岁月中培养起了一种儒家意识形态。他们忠君爱国,讲和谐重仁爱,政权和儒家精英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这在欧洲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很多欧洲贵族精英,拥有独立于国家之外的权力基地。

——摘编自王国斌《转变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英阶层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作用。概括古代中国精英阶层与中世纪欧洲精英阶层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精英阶层与中世纪欧洲精英阶层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10 .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现代政治制度的滥筋,其“四大文明”(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不但为世界政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渐进式政治改革模式更是确保了英国三百多年的和谐发展。……《权利法案》前的暴力革命为近代英国宪政改革奠定基础。……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的企业主和中产阶级取得更多议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自由、平等的普选制才真正确立起来。

——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尽管宪法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暴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速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

——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并说明英国宪政发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宪政运动兴起的背景,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