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公平正义、民主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下表是20世纪上半期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结合上表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40年代太平洋地区却很不太平的表现及对我们的启示。
2019-03-0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民主制在古希腊城邦时代曾被等同于“暴民政治”而饱受批判。中世纪时期,逐渐成为历史陈迹而被人遗忘。文艺复兴运动以来,重新为人所知,并逐渐受到青睐。到苏联解体后,古希腊民主制再次成为西方学者热烈讨论的对象。这反映了
A.历史上不同时期对民主制的反应不尽相同
B.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意味着集权制的失败
C.不同社会背景影响着对民主制的价值评估
D.民主制是被人类历史证明的最完美的制度
2019-02-28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工人阶级掀起了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1867、1884年议会改革后,鼓吹阶级合作、劳资利益协调一致、以经济抗争维护工人利益的思想在工人队伍中随之盛行。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人阶级是推动英国民主进步的主要力量
B.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C.英国工人运动坚持改良主义的特色
D.英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日趋薄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63年4月,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发表匿名文章,谴责国王乔治三世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专横行为。乔治三世下令逮捕威尔克斯。被少数贵族控制的下议院迎合国王旨意,不顾议员享有逮捕豁免权的规定,宣布取消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在1768年议会选举中,威尔克斯再次当选为议会代表,下议院蛮不讲理地拒绝承认他的议员资格。这一事件的发展表明
A.议会选举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B.民主和专制的斗争依然存在
C.下议院权力呈日益扩大趋势
D.国王执政的合法地位受质疑
2019-02-16更新 | 295次组卷 | 22卷引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押题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15年,封建贵族的骑士军队占领了伦敦,挟持了英国国王约翰。在强大压力下,约翰于6月15日签署《大宪章》。其中一条承认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大宪章中最为重要的条文是第六十一条,即所谓“安全法”。根据该条的规定,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对权力的制约是史无前例的。“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过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历史的细节》,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出版

材料二 根据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具有选举权的选民占18岁以上公民总数的97.18%”,但当时中国国民文化水平还比较低,选举投票、举手等多种表决形式还只能是“形式主义”的,长时期内没有实现城乡同比例选举。1979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在投票方法上一律采用无记名投制;1999年对人大选举法进行修改,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农村和城市所代表的人口比例数由过去的8:1修改为4:1;2010年3月,人大选举法正式确定了城乡同比例选举。

——摘编自陈晓丹《代议制视角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办法。有人认为《权利法案》是《大宪章》的继承与发展,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选举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19-02-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世界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能正确反映发展趋势是
重要事件发展趋势
A1787年宪法颁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瓦特改良联动式蒸汽机、明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
C《社会契约论》出版、《船山遗书》理性化、科学化
D新兴城市的出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理性化、城市化

A.A
B.B
C.C
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说:法律就是宣布正义。正义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因为它是人们相互交往中的一种有益的东西。另一位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也曾说“法分自然法和人定法,无论是自然法还是人定法,都是正义的表现。”这意在强调
A.自然法和人定法存在区别
B.人定法必须符合自然法精神
C.罗马法要体现维护正义
D.古希腊的立法标准和本质
8 . 东西方“人民”、“公民”一词的词义经历了古今演变。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甲骨文的“7”(人)像人垂手侧面站立形,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有修养的人;甲骨文的“呷”(民),像被用一刃刺瞎眼睛(或低眉顺目)的人,“盲其一目以为奴征”(或在人面前恭顺),即“民”为奴隶,被认为是蒙昧无知、不曾开化,没有道德可言的群氓。

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民”因其无知,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教、驯服,教化。古代将管辖一方的官员称为放牧者,“民”就如同牛羊是官员们的放牧对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摘编自万齐洲、冯天瑜《“人民”词义的变迁》

材料二:希腊城邦(polis)是政治(politics)的词根,公民(politest)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人是城邦权利的主体,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卡拉卡拉敕令)。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城市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市民逐渐演变为近代西方的公民。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

——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先秦至晚清时期“人民”的含义的变化和西方自古以来公民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及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充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4—1914年间民主一词使用数量的统计曲线

根据材料,任意提取两个阶段近代社会民主观念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语言简练,说明理由充分,符合史实。)

2017-05-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4月模拟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