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据《正德琼台志》记载,“(明代)凡番贡多经琼州,必遣官辅护”“各遣指挥、千百户、镇抚护送至京”。永乐年间,朝廷派遣使臣到安南、占城、暹罗、真腊、爪哇、苏门答刺等国,恢复太祖之制。由此可见,明代(     
A.秉承朝贡贸易体制B.推崇平等的对外贸易观
C.宗藩体制开始形成D.对外贸易呈现繁荣局面
2023-10-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整个大清帝国的庆祝活动长达数十天。参加庆典的除了大清帝国的满族贵族、汉族百官、蒙古王公外,还有作为朝贡国的安南、朝鲜、缅甸使团,甚至包括远道而来的哈萨克使团。这表明
A.清朝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B.亚洲的朝贡圈十分稳定
C.清政府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D.中国中心得到世界承认
3 . 其他方面文化交流的表现是什么?
2021-11-2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虽然,李鸿章之外交术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而所谓联者,又非平时而结之,不过临时而嗾(sǒu唆使)之观其于法越之役,则欲嗾英德以制法,于中日之役,则欲嗾俄英以制日,于胶州之役,则又欲嗾俄英法以制德,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若今日之中国,而言联某国联某国,无论人未必联我,即使联我,亦不啻为其国之奴隶而已矣,鱼肉而已矣。李鸿章岂其未知此耶?吾意其亦知之而无他道以易之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如图是新中国不同时期与世界其它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外交策略的基本特征,并指出梁启超的外交方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与1969年相比,我国外交形势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2-01-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是鸦片战争后清朝地方外交权的演化过程图示,这
A.说明地方外交权一直在扩大B.避免了外交体制的混乱无序
C.推动了朝贡外交体系的瓦解D.反映了中央集权削弱的趋势
6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人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人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1-01-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元朝在中央设立会同馆,为远道而来朝贡觐见的四夷宾客、使臣、归附人等提供便利,并设立译使和通事,供他们翻译之用。这些举措(     
A.摆脱了传统的夷夏观念B.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推动了外交体制的变革D.加强与域外经济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统计,1978年中国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职务的领导人先后出访51个国家,1979年也有十几位领导人先后出访法国、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当时国家领导人的频繁出访
A.表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B.意在了解国外经济建设经验
C.反映了对外战略的根本转变
D.促成了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国的承诺。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国家外交关系的改善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以来,中国外交与世界变局相互激荡:当前,世界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竟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强烈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指出此次会议“背公理而逞强权”。陈独秀指出:"这个会议,与世界永久和……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爱国群众运动席卷全国。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4年,日内瓦万国宫,新中国在这里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2017年,在同一地点,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以双赢为前提、取代西方零和思维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中国的和平外交进一步走向世界;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再次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

——摘编自国纪平《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在当时世界变局中的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烈的反差”所引发的“爱国群众运动”,以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最终决定。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相关外交史实予以说明。
(3)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
(4)百年中国外交经历了主权被侵犯到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历史演进。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2021-01-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