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
A.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
C.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54年,英法美三国向清廷提出“修约”,要求公使驻京。咸丰帝对这一条款深感恐惧,认为这样会给“天朝上国”带来“肘腋之变”,极力反对。这反映出
A.清廷坚守闭关锁国政策B.列强力图建立平等外交
C.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D.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793年清朝礼部官员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要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1860年咸丰指示绝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这种外交礼仪的变化反映了
A.华夷观念彻底崩溃B.近代外交艰难转型
C.宗藩体系走向瓦解D.保守势力仍然强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64年发生普鲁士船舰在大沽港劫持三艘丹麦商船事件。总理衙门以传教士翻译的《万国公法》为依据,指出外国军队在中国领海范围内劫持他国船舶是侵害清朝主权的行为,并向普鲁士公使问罪。结果,普鲁士公使释放丹麦三艘商船,还向清政府支付赔偿金1500美金。据此可以看出清廷
A.与丹麦形成军事同盟B.利用国际法则维护自身权益
C.外交上奉行中立政策D.摒弃华夷秩序的传统世界观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的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涉及天文、历法、物理等应用科学技术。张骞通西域、《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等为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后进入中国,他们学习中国文化,采取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精通天文历法、炮术等知识,而这又是崇祯、康熙等皇帝所赏识并需要的。与此同时,徐光启、李之藻等知识分子不仅推动西学的广泛传播,而且翻译了大量的西学典籍。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西学东渐还不足以唤醒沉睡的中国,但它代表中西两种文化已开始了碰撞。

——摘编自徐先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成因浅析》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和影响两个角度指出近代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学者指出,清廷虽在1793年和1816年与英国使团有过外交接触,但朝野上下仍不谙世情,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统治阶层的昏聩腐朽B.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C.传统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D.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93年,清廷采纳薛福成建议,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这表明清政府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转变B.试图摆脱西方列强控制
C.强化对海外侨民的管理D.对世界形势的认识加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864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拨款印刷《万国公法》。次年2月,由总理衙门大臣作序的300部《万国公法》被分发给各省督抚参考备用。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督抚仍是清政府外交的主要承担者
B.总理衙门在中枢体制中拥有崇高地位
C.政治体制变革推动清政府融入国际社会
D.清政府对走出“华夷秩序”做出尝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时期 史实
秦汉 中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
隋唐 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宋元 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明清 传教士利玛窦来华
对表中信息解释合理的是(  )
A.古代中外之间交流具有双向性B.古代中外间交流以技术为主导
C.海外贸易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D.中国对外交流主要对象是邻国
2020-06-02更新 | 392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列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与西方签订的部分条约。据此可以得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B.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
C.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D.中外关系走向近代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