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写道:“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量的暴君。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改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是我们正在遵循的国际政策规律。”由此可见,英国
A.外交政策取决于经济利益B.奉行欧洲均势外交政策
C.致力于遏制社会主义苏联D.传统外交政策的不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76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朝廷同时派刘鸿锡为其副使。刘鸿锡后来给朝廷汇报说:郭嵩焘在参观炮台时,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在见巴西国主时,“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因刘锡鸿弹劾其“投降媚外”,1879年郭嵩焘黯然回国,称病回籍。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外交步入世界的艰难与曲折B.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C.崇洋媚外的外交观念遭世人唾弃D.朝贡外交与世界趋势格格不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为了适应中国的习俗,利玛窦等传教士不仅取了中国姓名,而且还仿效中国人文雅的习俗,在本名之外再取一个字号,即所谓的“尊名”,以适应在中国社会中维持高雅的身份。西方传教士这一做法目的是
A.赢得中国士大夫的理解和尊重B.减少传播西方天主教的阻力
C.促进中国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D.帮助中国更好的的发展科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鸦片战争前的清政府由理藩院代管外交;鸦片战争后,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对外事宜;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列强侵略导致清政府外交政策变化B.中国由传统理藩外交转向近代外交
C.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D.加强了清政府与外国的联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
2020-07-11更新 | 3987次组卷 | 74卷引用:江苏省2021届高三统考模拟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0年至1954年, 新中国在当时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开始对越南和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对越南主要是无偿的物资援助和贸易照顾,对朝鲜则主要是无偿提供当时战争急需物资、人民生活物资和部分战争费用。这一做法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B.加剧了当时中国国内的经济困难
C.适应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D.扩大了中国对亚非国家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对外交涉事务的不断增加,各省自主设立了洋务局、交涉 局之类的机构,作为对外交涉的职能部门。 这反映出当时
A.天朝上国观念已经消亡B.民族国家意识仍需加强
C.缺乏国家层面外交机构D.中央对地方丧失控制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摘自《东北亚政治格局与晚清外交政策的演变》
19世纪70年代“联日”“以东制西”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和《中日通商章程》
19世纪80年代“联俄制日”政策义和团运动后俄国出兵中国东北
1899年以后“联美英制俄日”,美国在华势力扩张
据此可知,晚清外交政策
A.试图重塑天朝上国地位B.受国际影响缺乏连续性
C.灵活多变并且成果丰硕D.渐趋成熟步入近代外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58年, 在与英方代表谈判时,清政府代表提出: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其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散数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这表明当时
A.统治集团内部已有近代外交观念B.列强在华治外法权得到强化
C.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D.英国获得在华建使馆的特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总理衙门“掌各国盟约,昭布朝廷德信,凡水陆出入之赋,舟车互市之制,书币聘飨之宜,中外疆域之限,文译传达之事,民教交涉之端,王大臣率属定议,大审上之,小事则行。”这表明
A.总理衙门成为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B.传统的华夷观念被颠覆
C.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D.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外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