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鸦片战争后,清朝君臣以传统的盟誓观念应对所签订的中外条约,“要盟不信,本属权宜”。但至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已将条约视为“信守之凭”,同时“自主权”“固有之权”“一国之私权”等命题先后进入照会和策论。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廷外交观念由传统向近代转型B.近代民族国家主权意识的萌发
C.洋务派主动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D.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已经实现
2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此后,只要有中外冲突事件,清政府皆敕令地方官府要“严守和约”。这说明(     )
A.晚清外交近代化呈现新旧杂糅特征B.清朝完全丧失了对外关系的灵活性
C.中国传统经世致用观念具有局限性D.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的在华代理人
2021-04-12更新 | 41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预测卷(浙江专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861年,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成立。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译成中文,恭亲王奕奏请出资助印。此书后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规范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这表明
A.清朝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观念B.国际法的引入避免了中国主权丧失
C.中国传统外交理念逐渐向近代转变D.清政府开始效仿西方实行以法治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可以说明唐朝时期
A.丝绸之路开始传递东西文明B.男女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C.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D.崇武尚文成就了盛世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893年,郑观应在谈到万国公法时指出,“公法者,万国之大和约也”,国内士人要理解并接受《万国公法》,就需要完成从把中国视为天下到视为万国之一国的转变。这反映出郑观应
A.注重政治制度变革B.突破了传统华夷观念
C.强调中体西用理论D.主张建立法治化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所示,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2009年底,新中国共向76个国家提供了325个支持项目的优惠贷款。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对外援助

中国优惠贷款行业分布(截止2009年底)
A.旨在融入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B.实现了中国低端产业的对外转移
C.有利于提高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能力D.适应了投资周期短收益高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下图可知,汉朝通过甘英的活动

甘英出使大秦图
A.了解到西亚人文地理状况B.建立了与大秦的外交联系
C.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D.加速了传统宗藩关系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中期,清政府往往以羁縻政策来处理对外关系,对外国“不屑与交涉”。20世纪初,各级官吏研习国际法和条约,朝野“竞起而讲交际之道”。这表明清政府
A.彻底摒弃了传统宗藩观念B.近代主权国家意识开始产生
C.从驭夷之道走向近代外交D.逐渐重视履行国际条约义务
2021-03-20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64年,总理衙门刊印丁韪良译著的《万国律例》。是年普鲁士与丹麦战争,普鲁士兵船在大沽口扣留丹麦商船,总署援引该书,责其侵犯中国领海,普使认错。这表明当时中国
A.司法主权进一步丧失B.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C.摆脱不平等条约束缚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