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作的相关记述。这反映出(       

主张

出处

“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

《左传》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经》

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倾向B.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民主思想得到传承与发展D.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
2022-07-01更新 | 490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与封建政府对边疆的重视和治理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春秋争霸史主要是齐、晋两国与楚国争夺霸权的历史,这本身就带有华夷之争的性质。……楚国也在北向争霸的漫长过程中逐步向华夏集团靠拢……同时,华夷关系并非只有斗争一面,双方也存在密切的和平接触与交流。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秦灭六国,诸夏为一,秦始皇接受了邹衍的“九大洲”理论,欲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最终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元朝大一统的成果,不仅表现为版图辽阔,而且表现为对边疆控制的强化。……对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选——编自《元史·地理志一》

材料三   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把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形象地比喻成“滚雪球”。最早是黄河下游的不同部落之间碰撞融合,汇聚成雪球的核心;然后长江流域的部族加入进来……清朝满洲的入主、对新疆的开拓、对西南统治的加强,又为雪球增添了新元素。

——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对漠北、东北、云南、吐蕃因地制宜进行管理的表现。
(3)阅读材料三,概括“滚雪球”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说明清朝如何“为雪球增添了新元素”。
(4)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2022-06-06更新 | 392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
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2022-05-13更新 | 706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8课辛亥革命-【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现代著名学者在他的一部论著中从六个方面论证了晚明(15731644)出现的大变局。该论著的目录大致如下,事实上晚明时期国家的许多方面的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录
第一章“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
第二章卷入全球化的贸易浪潮
第三章江南市场: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五章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第六章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晚明大变局”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求标题具体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末清初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时代变幻、秩序崩塌,急需秩序的恢复或者重构,黄宗羲对当时的政治败坏体会深刻,最终走向了对旧有制度的批判与重构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摘编自《明夷待访录》

缘夫天之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夫治天下我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编自《原君》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贤王之行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编自《明夷待访录》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为养士而设也。

——摘编自《学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社会转型”的表现。
(2)根据材料,说明黄宗羲对旧制度做了哪些批判与重构。
2021-09-23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尖子生选拔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提分小卷)
6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2021-07-24更新 | 117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下表为《战国政治改革趋势出现的问题》一览表,通过对该表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1随着列国疆域的扩大、人口增加,如何处理好“大地域”国家治理的问题?
2日益严重的兼并形势对各国生存及建设能力提出的要求如何解决?
3频繁的人口流动和旧有的村庄体系解体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怎么应对?
4各国在兼并战争形势下对人才的渴求怎样解决?
A.社会演进的过程就是孕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过程
B.富国强兵的“耕战改革”是应对时代潮流的途径
C.人口流动与人才流动适应了民族融合的时代需要
D.农业生产渴求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受战乱频仍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亦即所说的诸子百家时期,中国思想和文化经历了一次伟大的“突破”。一批.又一批思想家先后涌现并成为中国思想的象征或代表,他们纷纷立说,成一家之言,使中国历史第一次享受了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蜜果,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基因,在秦之后的中国历史中,它或被重新点燃,或被创造性地转化。

——摘编自《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材料二 中国近代思潮承受国族多难的强烈刺激,为了奋起自强,不能不有见贤思齐之想,企能在学得西法之后,保种救国。这一危机感,使许多人扬弃自己传统,拥抱西方文化。于是,视保守为落伍,学西.方为现代,遂成为一时风气,而社会进化论只是这种风气的辩解而已。其后果,则是以“革命”一刃切断过去,但也确实发挥了鼓吹的功效。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次“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趋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依次为“康乾时之中国”、“成(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



任选两幅漫画,提取信息并加以解读。(要求:信息准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10 . 图3、图4、图5分别为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列国形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图3、图4、图5的信息,从两个角度得出历史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