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西方近代文化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开始在中国出现,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逐渐成了中国近代文化的一部分。

二是一些传统的部门和学科或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而逐渐衰落,或接受西方近代文化的影响,向现代部门和学科转化;西方的一些新部门和新学科开始传入中国,并最终得到确立和发展,从而丰富了中国近代文化的部门和学科体系。

三是诸如纲常名教、专制独裁、男尊女卑、夷夏之辨、重农抑商等一些旧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或否定,并逐渐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重商、进步等新的价值观念所取代。

——摘编自郑大华等《社会结构变迁与近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就材料的部分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绘制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见下图)。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


结合图示并运用世界历史,对该学者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围绕一个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3-05-30更新 | 378次组卷 | 1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结构的调节功能瓦解了,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出现了,这是不是一定会有新结构取代旧结构呢?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根据社会结构调节原理,新结构的形成必须使各种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实行功能耦合,组成新的互相维系的状态……另外,新结构出现后,要能够壮大到占主导地位的程度才能取代旧结构。

——据金观涛《历史的巨镜》


上述材料是学者在历史研究中对“社会结构替代过程”的分析。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阐释。(要求:结合具体国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4 .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与封建政府对边疆的重视和治理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春秋争霸史主要是齐、晋两国与楚国争夺霸权的历史,这本身就带有华夷之争的性质。……楚国也在北向争霸的漫长过程中逐步向华夏集团靠拢……同时,华夷关系并非只有斗争一面,双方也存在密切的和平接触与交流。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秦灭六国,诸夏为一,秦始皇接受了邹衍的“九大洲”理论,欲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最终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元朝大一统的成果,不仅表现为版图辽阔,而且表现为对边疆控制的强化。……对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选——编自《元史·地理志一》

材料三   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把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形象地比喻成“滚雪球”。最早是黄河下游的不同部落之间碰撞融合,汇聚成雪球的核心;然后长江流域的部族加入进来……清朝满洲的入主、对新疆的开拓、对西南统治的加强,又为雪球增添了新元素。

——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对漠北、东北、云南、吐蕃因地制宜进行管理的表现。
(3)阅读材料三,概括“滚雪球”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说明清朝如何“为雪球增添了新元素”。
(4)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2022-06-06更新 | 389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是民族认同的标志,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尺。文明嵌含自我与他者的比较和对话,也传递了后人对前人的批判和借鉴。作为“具有独特的历史连续性和文化传统同一性的大国”,当代中国的现代文明建构不仅与轴心时代以来文明发展规律相契合,更是在由传统中华文明与科技——工业文明的碰撞交融、民族复兴与人类解放的相通共达中所生成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的实然性和应然性在于这一民族叙事的新文明不是从头脑中想象出的“抽象逻辑的可能性”,而是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的“历史规律的必然性”。

——摘编自吴海江徐伟轩《新文明的中国形态》


以“新文明的中国形态”为主题,参考材料信息,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持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下列为1904~1948年《东方杂志》中有关译介类图书分类占比统计表。据此可推知,该表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分类政法社科哲学经济教育历史生物马克思主义工业技术物理科学
占比35%13%13%14%6%4%4%4%2%3%2%

A.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B.社会主流价值观实现重构
C.民主科学理念逐渐与人民大众相结合
D.知识分子构成日趋复杂化
2022-04-18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本义是指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无论从世界整体或者个别国家来说,实现这一转变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现代化是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变革,只有通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衡量现代化的标准(实现工业化),对于每个国家来说也应该是共同的。但不能将现代化过程简单地归纳为某种因素或某一个范围。它实际上包括着人类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它的组成部分至少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世俗化、传播媒介的扩大、文化和教育的提高、参政范围的扩大等。由于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国情和条件,通过什么方式走完这个过程,怎样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却是大不一样的。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过程是个什么样,并没有普遍的、统一的或固定的模式。回顾世界近现代史,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个有关现代化的观点,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2022-04-1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鼎尖联盟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材料

名称时间内容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110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民意"代表名义发布的宪法往文件,也是第一个共和制的宪法性文件。无人权规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生效的临时性宪法,它取代了前述组织大纲
《天坛宪草》19134草案经宪法起草委员会三读通过,贯彻了民主共和精神,为袁世凯所
不容,后成为死案
《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1914年Ⅰ月袁世凯提出增修临时约法7项,扩大总统权力。该的法及其后的大总统选举法使袁世凯成为独裁元首和“合法地”当上了皇帝
《灭坛宪草》19166由于国会被解散,立宪停止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9开二读会若干次,始终无法通过二读
《中华民国宪法》192319241024日被段祺瑞推翻,形式上存在了Ⅰ年零几天,实质上并未得到认真实施
1925年宪草1925此草案始终未能提交立宪机构讨论
《训政纲领》1928该纲领实际上是国民党强加给全国人民的宪法,这个纲领建立了国民党一党独裁、实际上是国民党党魁个人独裁的制度
《中华民国词政时期趵法》193开创了中国宪法史上的"党治宪法”先例,将约法解释权授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五五宪车》1936程序可谓繁复,实际决定权在国民党内。1937年又对宪草作出修改,因全面抗战爆发,立宪之荜自然中断
《中华民国宪法》1946国民大会三读通过,宪法实际上并无约束力。这种表面效力也只维持了不到半年
(动员战乱时期临时条投》19484国民大会通过该条款.实际上中止了宪法的效力,公开实行独裁统治

——摘编自王世杰、钱瑞升《比较宪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2-04-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6000年前埃及历法划分了洪水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其后又发明了利用太阳的影子来计时的工具--影子钟。
公元前560希腊人发明了日晷(利用日影变化计时的工具),中国古代也有类似计时工具及制定了先进的历法。
700-1000中国人开始使用水车驱动的漏刻(利用流水变化)来计时。
14世纪末机械钟在欧洲问世,主要满足僧侣生活需要。
1582格里高利历问世,即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
1656第一座摆钟出现(利用单摆定律计时)。
1847英国所有铁路使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1884全球时区制度确定,格林威治时间成为全球标准时间。
20时间30年代末出现了更精确的石英钟(利用特定的频率振动计时)。
1952第一台铯原子钟(1500万年误差1秒左右)出现,后来世界计量大会将铯原子的振动频率作为计量秒的世界标准。
1964东京奥运会使用了第一台计算机计时装置。

——摘编自琳达·福尔米凯利(美)《计时:时间的历史与科学》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两处及以上),以时间计时演变为线索,自拟标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1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历史上,凡属社会形态的转变,都是巨大的社会变革即社会革命过程。这种社会变革运动,不同于改朝换代,是众多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与奇特的凑合。内因,即新生产力孕育发展以及伴随而来的阶级斗争,是变革的必要条件;外因,则是社会大变革的充足条件。变革的外部条件,通常都是超乎社会结构之外的某些特殊力量起作用,这种外部条件之所以必要,说到底是因为单靠本身内部孕育的对抗运动很难突破,往往只能造成原结构“破坏—修复”的不定期更新的循环运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变革的条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