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绘制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见下图)。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


结合图示并运用世界历史,对该学者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围绕一个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3-05-30更新 | 384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960-1279年)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造就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成就。它不仅拥有丰富卓越的文化成果、叹为观止的思想成就,更拥有充满活力的经济以及生机勃勃的都市文化。有学者认为,宋代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地发展可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首次启动。转变的可能首先来自于宋代经济的强大与活跃。两宋在历史上虽然一直被称为.积贫积弱”,但仔细考究之下,我们发现这种说法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

——摘编自厉文君《宋代经济开发与社会转型考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就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作的相关记述。这反映出(       

主张

出处

“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

《左传》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经》

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倾向B.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民主思想得到传承与发展D.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
2022-07-01更新 | 490次组卷 | 12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部分世界近现代历史事件。



从图中提取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2-06-04更新 | 35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具有十分突出的延续性,这是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文明的重要特点,其间虽然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但在历经磨难之后,中华文明依旧得以延续至今。中华文明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呈现出了具有与其时代相适应的特点,因而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世界历史上,唯有中华文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保持着统一的趋势,这是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保障。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由部落而合并为小邦,最终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历史上出现了诸多的分与合,但中华文明的根基始终是非常牢固的,因而能保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是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重要特征。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就中华文明的特点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进入古代平民社会之后,中国历史从社会经济层面到政治伦理层面都逐渐地陷入一种低水平均衡的怪圈而难以走出。……中国已无法内生性地完成突破,这就使得由西方所开创并承载、但在本质上属于全人类的现代经济与现代政治法律秩序的到来,成为中国历史继续发展、中国的轴心兑现其理想之承诺的一种内在要求。……现代秩序本身对中国的转型也会构成一系列的约束性条件。现代秩序是经济、社会、法律、政治、观念等多个子系统共生的整体,中国因此而实现的转型也必须是全方位的,而绝不是片段性的,任何片段性的转型都不可能获得成功。中国最终必将通过一个史诗般的历程,在血泪与汗水的共同熔铸下,艰难而坚定地、全方位地融入世界,这种转型使中国作为世界秩序的自变量,重新定义其所融入的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与世界秩序共同演化的进程。

——摘编自施展《枢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观点(可赞成可反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1-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韩非子说:“夫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不而强治者,秦也。”材料反映当时
A.诸子学说完全对立B.士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削弱
C.社会处于转型时期D.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现代著名学者在他的一部论著中从六个方面论证了晚明(15731644)出现的大变局。该论著的目录大致如下,事实上晚明时期国家的许多方面的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录
第一章“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
第二章卷入全球化的贸易浪潮
第三章江南市场: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五章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第六章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晚明大变局”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求标题具体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近代转型史。所谓转型就是把落后的“传统中国”,转变成进步的“现代中国”。这种转型是一转百转的。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宇宙观、人生观、政经理论、价值标准无一不转。从总体上说来,我们近代转型运动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但是政治转型则迟至五十年后的戊戌变法,企图把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转变为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了,孙中山接棒,要用暴力革命来废除帝制,改采美国式的共和政体。

——摘编自唐德刚《段祺瑞政权》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1840——-1949年)社会转型的心个方面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陈旭麓把1840194911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来考察,建构了其“新陈代谢”为旨趣的近代史新架构。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有限地推向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之新。在19世纪中晚期,中国在推动变革的道路上有三次革命高潮(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1927年的大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府;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以不同的斗争方式,程度不等地推动或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观点。(要求:选择一个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