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089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基督教是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处于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把生活中的纵欲当成罪恶,提倡鄙弃奢侈的生活观念。《圣经》中说“有钱人要进神的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17世纪,重商主义者作为当时欧洲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一致认为节俭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富人的奢侈消费向穷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犹如托马斯·孟的理解,奢侈“会使富人的钱财用来维持贫人的生活,那就成为公共财富最好的分配方法了”。

——摘编自陈国庆《西方消费经济思想与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凯恩斯认为大危机与国家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观念脱不开干系,其病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提升有效需求是解救经济危机的万能钥匙。在宏观层面,建议国家要引导消费,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措施刺激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提高就业和产出水平,并以此来限制和约束企业与个人的短视经济行为。二战结束后,凯恩斯的思想对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几乎成为解决当时一切经济问题的不二法门。

——摘编自程海荣《消费伦理观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消费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恩斯消费思想在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中的体现,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2022-07-11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变迁,是社会学家关于社会进化的新术语。社会学家们所说的“社会变迁过程”,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过程。据此,社会变迁的运动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第一、渐进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积累性社会变迁。第二、突发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革新性社会变迁。第三,创新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革新性社会变迁。第四、传导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外因诱导性巨变。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阅读上述材料,请围绕“社会变迁"这个主题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阐释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2-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双辽市一中、大安市一中、通榆县一中等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要求。

材料

第一部分冷兵器时代
1.矛、弓、弩、剑、盾和古代战车(公元前2000—前500年)
4.筑城和攻城技术(公元前1000—公元300年)
5.马镫和长矛:骑兵的崛起(公元300500年)
第二部分黑火药时代
12.射石炮、火绳枪、爆炸盒和榴弹(公元14001600年)
16.步兵和炮兵结合(公元16001700年)
17.黑火药兵器战术的完善(公元17001780年)
第三部分技术变革时代
19.技术和工业革命(公元18001900年)
20.伟大的变革:帆船—蒸汽船;木—钢铁;舷炮—炮塔(公元18001865年)
22.战列舰、无畏舰、航空母舰(公元18651945年)
24.从建立新军种到闪击战(公元19191945年)
25.空军(公元1935年迄今)
27.导弹、核武器及其威慑作用(公元1945年)
28.在核保护伞下的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公元19501973年)

——节选自【美】T·N·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自拟题目,并就所拟题目进行论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主题集中,史论结合,层次清晰。
2021-05-08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世界近现代史时间轴。



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轴中提取两条世界近现代史发展的线索,并进行简要说明。(要求:线索清晰,史实准确。)
2021-01-11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月月考(期末备考卷B)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60年代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水。

材料   本书改变传统中国历史以王朝循环为结构的固定模式,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被传统叙述方式所忽略的社会生活、民间社会、世俗信仰以及中外交流等方西均做了细致的描述。该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构建中国,叙述有确切文字——甲骨文以来至汉代的历史;第二部分,面向西方,叙述三国至唐代的历史;第三部分,面向北方,叙述宋至明的历史。

——摘编自【美】芮乐伟.韩森《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


选取书中某一部分,结合中国古代历史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宋朝的余靖在《武溪集》中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材料反映了哪一制度
A.北宋的二府三司制B.辽朝的南、北面官制
C.西夏的蕃号官称与汉式官称D.元朝的中书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距今约六七百年。这一时期,欧洲发生了一系列大事,包括农奴制解体、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商业精神的扩展、民族与民族国家的形成等。所有这一系列大事导致的一个共同指向,就是不断瓦解农业文明,因此在历史的分界线上,欧洲已潜在地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18世纪),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现代化的第一步首先在政治领域迈出,对西欧国家来说,则意味着克服专制王权。从英国清教革命开始,继之以大量的政治革命、解放战争,所有这些无非是要争取一种合适的政治制度,为现代化构筑政治与社会空间。政治条件的成熟又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起动的。同时,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足输出商品,殖民扩张会把越来越多的非欧洲地区卷入。因此历史的主流被调整到新一的方向上来,一个“‘现代”世界出现了。

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在这个阶段中,社会进入全方位变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官燎化;社会方面的世俗化、城市化;文化方面的商业化、大众化等等,汇聚成全面的社会转型。当然,所有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在冲突和整合中完成的,所以西欧会有工人运动,会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整体而言,经历了两百年发展的欧洲终于迎来了成熟的现代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根据材料,围绕现代化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清代的华侨政策,从清初到清末经历了一个曲折历程。当代,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侨民利益的保护。

材料一明清鼎革之际,有不少“不肯事清”的中国人,跟随海外贸易的航路逃往国外。清初,清统治者将这些不肯事清的所谓“汉人”的华侨视为“背弃祖宗庐墓”的“芬民”和“自外王化”的“弃民”。“华侨入海,非奸则盗”,“不是通番,就是叛逆”。为防止沿海人民出洋增强窝居海外“汉人”的力量,清政府对海外贸易及华侨出入国采取了严厉的限制措施。对于荷兰、西班牙等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大肆屠杀华侨的暴行,清政府不闻不问。

——摘编自许肇琳《试析清代前期华侨政策及海外移民转变》

材料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秘鲁等地的华工及华侨受到大规模的、骇人听闻的迫害,清政府立即与秘鲁、西班牙政府进行交涉,并派出容闳等官员前往该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并于1874年与秘鲁订立“查办虐待华工专条和商约”,使西班牙等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随着与海外联系的加强,清廷特别是洋务派逐渐认识到:侨居海外的华侨绝大多数都是被生活所迫才出国的。他们虽侨居海外,身在异邦,却心系祖国。在新加坡,“华民十五万,富甲各埠。除衙舍公产外,所有实业,华人居其八,洋人仅得其二”。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华侨商人陈启源就在广东南海创办继昌隆煤丝厂,这是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煤丝厂。1905年,陈宝深发起组织的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南洋华侨投资就达200多万元。

——摘编自韩小林《论清代华侨政策的演变》

材料三距今(2019年)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海外撤侨行动发生在2015年,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临沂舰、潍坊舰和微山湖舰,10天内转战3国4港1岛,5次赴也门安全撤离中外公民共计897人,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能力与担当。也门撤侨行动,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武装军舰从外国撤侨。

——据《中国外交官亲历也门撤侨》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期与晚期清政府对待华侨态度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华侨政策调整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近代和当代对侨民保护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