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7年以后,在沈祖荣、载志赛等一批学成归来的图书馆学家的大力倡议下,以仿效欧美图书馆精神来改革和发展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运动,便在全国开展起来。而北洋政府把退还的度子赔款用于中国的图书馆建设,将这一运动推向了高潮。新图书馆运动直接导致了传统藏书楼向公共图书馆的巨大转变,从此,近代公共藏书的观念深入人心。新图书馆运动在促进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繁荣近代学术文化,普及民众教育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摘编自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

材料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这给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就发生在我国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现代图书馆转变时期。进入21世纪,我国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等先进观念和思想。但是,面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诸多挑战,还需要图书馆界做出及时、准确、有力的回应。

——摘编自覃惠迪等《中国两次新图书馆运动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新图书馆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初新图书馆运动发生的原因。
2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2021-07-24更新 | 117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梁启超思想曾多次转变。19世纪末他追随康有为宣传维新;20世纪初又接受进化哲学,思想主张转向民主共和;1919年在《欧游心影录》中,他主张尽弃西方思想,回归中国传统思想。梁启超思想的变化折射出
A.知识分子思想与时俱进B.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C.清末民初社会转型艰难D.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印度佛教龙女故事在中国的发展转变简表


——摘编自钟鑫《中国古代柳毅故事情节转变探析》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o(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0-11-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将知识体系分为经史子集四类:清末《书目表》将知识体系分为中学、西学、杂学:民国时期《生活全国总书目》将知识体系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近代知识体系分类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A.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B.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C.近代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
6 . 明朝中后期,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早期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学兴起,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理》引进了西方科技,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说明了当时
A.出现社会转型的倾向
B.传统文化得以革故鼎新
C.程朱理学的根基遭到动摇
D.早期启蒙思想传播非常广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人原住在陇西(甘肃天水),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壮大,东迁至陕西关中。吸收了六国的长处,六国的人才,秦国由西部一个小小的游牧民族逐步发展成为秦帝国。汉朝发展成为那么庞大的文化体,也是不断地进行文化的输出和输入。汉朝的文化输出,东到日本、东南亚,西到天山,北到大漠;汉朝的文化输入,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还有北方和各地的巫术文化,后来变成了道教的成分。汉文化四面拓展,把南方的动植物引进中国,从西域引进西瓜、葡萄,从北方带来骆驼、野驴等众多物产。这样无穷的文化交流、物产交换,使得汉文化异常博大丰富,“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国”变成了东亚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史知识,自拟一个题目并加以评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评述须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财富是上帝私有的,创造财富是在帮上帝管理财产,人承担了管家或者说基金经理的角色。韦伯的观点
A.体现了“因信称义”思想
B.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C.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D.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者大胆地将系统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其基本特点。下图是根据作者的假说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


——摘编自金砚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视角对该社会结构图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伴随着社会结构转型问题讨论的深入,文化转型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文化的自我发展等因素,使原来文化类型的稳定性难以保持而出现了失稳状态,从而向另一种文化类型的转变。“一般来说,文化转型时期是指某一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地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通过重组与更新,形成新的文化类型。在文化转型的一般问题上,有学者提出了四个标准:其一,原文化类型借以建立的经济政治基础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二,是否有新文化观念的产生并对旧文化类型形成冲击;其三,新文化观念是否得到了国家政权的认可和支持;其四,大众文化是否改变(大众文化观念的改变)。

——摘编自张磊《文化转型的评判标准探析》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