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立宪改革取得重大成果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
2 . 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  )
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B.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
C.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
2019-12-06更新 | 1189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1906至1912年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
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
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
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9-11-12更新 | 668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初清廷历史教科书《最新中等法国历史教科书》中记:“路易十五世王敞浪豪荡,政府负债如山,纸币过多,不旋面成恐慌时代…路易十六世王赋款不公、苛征庶民…最终造成了乱民大起。由此可知
A.清末教育改革取得一定进步
B.该书全面记述祛国革命原因
C.政治变革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D.传统的史学课程已经被取代
5 . 20世纪初,清政府发现新式学堂里“学子合群,辄腾异说,相濡相染,流弊难防”,哀 叹“育才之举,转为酿乱之阶”,于是不断采取“整顿”措施。这说明清末新式教育的发展
A.导致民主革命潮流风起云涌
B.引发了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
C.促使民权主义观念深入人心
D.削弱了专制统治的政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政府1908年颁布《银行通行则例》规定“凡欲创立银行者,或独出资本,或按照公司办法,合资集股,均须预定资本总额,取具殷实商号保结,呈由地方官查验,转度支部(户部转化)核准注册,方可开办。”据此可知这一政策
A.有利于金融体系的近代化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C.有利于近代工业体系完善
D.稳固了清政府统治的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0年6月,当德国公使伍林德在北京被枪杀后,清政府向各省督抚发布一道密旨:各省督抚均受国厚恩,同休戚。时局至此,当无不竭力图报者。应各就本省情形,统盘筹划,于选将,练兵、筹饷三大端,如何保护领土,不使外人逞志;如何接济京师,不使朝廷坐困。这一“密旨”客观上
A.解决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加速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C.导致了八国联军共同侵华
D.赋予了督抚一定的行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开始了体制改革的探索。当时,清政府仿行的体制与下列哪国最相近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颁布《公司法》,1906年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
A.为民国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B.列强侵略促使清政府开始觉醒
C.“实业救国”思潮已兴起
D.清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中晚期以来,不少旧知识分子或投身商界,或进入报馆等,尤其在沿海、长江沿线开埠通商的口岸城市,旧式知识分子向其他行业流动的趋势更为明显。1905年废科举后,此风尤烈,有学者称这种现象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这种“运动”
A.推动了教育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动摇传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导致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
D.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决定因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