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2021-06-08更新 | 8691次组卷 | 4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B.根本上冲击了专制政治
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D.提高了内阁的运行效率
2022-10-06更新 | 3318次组卷 | 23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7年,清政府通过《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规范了女学制度,在这之前创办的女学大多为私人所办,章程发布之后,公立的女学得到了发展,各地创办学堂,并将“天足”作为入学的必要条件。这反映出此时(     
A.工业化对劳动力的要求提高B.新政推进了风俗改良进程
C.已初步具备施行宪政的条件D.妇女地位获得了较大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017-08-04更新 | 3357次组卷 | 86卷引用: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末,随着统治危机加深,清政府开始了选官制度的变革。1901年,清政府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1903年,清政府拟定《约束鼓励游学生章程》,对录用留学生的办法做了详细的规定。之后,学部确定每年八月为留学生考试月份,考试的结果分为三等,最优等者被给予进士出身,优等、中等者被给予举人出身。1905年,清廷又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1908年7月22日,为了规范咨议局职权和议员选举,清政府批准了《各省咨议局章程》及《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次年9月,又颁布了《资政院章程》,规定资政院议员分为钦定议员与民选议员,钦定议员主要由具备一定身份或者条件的人担任。尽管这些举措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最终停止,但却为后来的民主政治做了一些铺垫。

——摘编自许卓《试论清末选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选官制度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
A.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B.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C.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D.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法制文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已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秦汉时期,律成为统一法典的主要形式。西汉时期形成的汉律,沿用近400年。隋初,《开皇律》废除了前代刑罚中的鞭刑、枭首等“苛惨之法”。在继承汉魏以来法制经验基础上,唐高宗永徽年间撰成《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它明确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思想,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内容涉及职制、户婚、贼盗、斗讼等各方面,而对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视为细事。唐之后,历代律典多以唐律为蓝本。中华法系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

——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等

材料二   1902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编纂近代法典。从1904年至1911年,在沈家本等人的主持下,以“折中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宗旨,初步制定了数十部法律文本,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商法等多部法律。刑律的修订,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的刑罚原则、刑法制度和理论,如正当防卫、罪刑法定、缓刑制度。其中对于犯“十恶”等罪的规定仍被保留下来。同时,清政府开始法政官制的改革,规定大理院“专掌审判”,不受行政衙门干涉。1902年开始的修律与司法改革,遭到不少礼教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革命的枪声中被终止。

——摘编自严泉《晚清中国——告别“万历十五年”式的传统儒家道德治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法律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6年,清政府刚宣布“预备立宪",各地宪政团体就纷纷成立,不久爆发了国会请愿运动。咨议局和资政院成立后,请愿运动势头越来越大。一时间,报纸杂志上批评清政府“预备立宪"名不副实,要求拿出实际行动的言论不绝于耳。这说明
A.社会舆论左右政局变化B.宪政改革遭到民众反对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D.民主政治成为大势所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4年,清政府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1911年,清政府召开学部中央教育会议,正式将“官音”定名为“国语”,并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这些举措
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趋势B.根源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C.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D.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
2021-11-01更新 | 831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2022届高三11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为1906年《北京画报》刊出的《恭贺立宪》,再现了当时学生队伍举着大清龙旗和“日新学堂”“恭贺立宪”的旗子,途经《中华报》等新式报馆时喜气洋洋的场景。半个月后,赞成立宪的《中华报》因涉嫌质疑立宪虚实被清廷查封。由此可知
A.清廷统治基础正在萎缩B.晚清新学主导社会发展
C.改良主义顺应时代潮流D.民众参政意识不断高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