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初,御史萧丙炎指出:“各省办理地方自治……多印中公正廉明之士,往往视为畏途,而劣监刁生,运动投票得为职员及议员与意事者,转居多数。”多数劣监刁生,平日不谱自治章程,“是其鱼肉乡民之故技,以之办理自治”。摒此可知,当时的地方自治运动
A.促进了地方绅权急剧膨胀B.阻碍了城乡之间人才流动
C.加速了清末统治秩序瓦解D.引发了地方士绅严重分化
2 . 1901年7月,张之洞与刘坤一合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力倡教育“会同文武”,主张全国小学校“必设兵式操场”,加习“体操”。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明确规定各级学堂中“体操”均为必修科目。这些做法
A.与科举制度的废止相互配合B.适应了救亡图存运动的需要
C.推动了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D.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价值重估
2021-03-15更新 | 1204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5年开始,清廷先后选派多位视学官员出国,对海外华侨聚居地的学务展开视察,希望以此“施教育以发其爱国之心,稗知孔教渊源,累朝恩德,自可默相维系,收为我用。”据此可推知,清廷海外视学的背景是
A.反清革命思想盛行B.政治改革陷入困境
C.洋务运动遭遇挫折D.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年的议会改革,将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改革后的选民人数从总人口比例的2.5%增长到3.3%;中等阶级主体获得了选举权,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英国的贵族寡头制度开始分崩离析,资本主义民主大厦的根基建立起来,用和平的渐进改革方式来推行政治民主化,演变成为英国的一种传统。改革大门一旦打开,就不可能再关上,英国在186718841918年继续进行了议会改革。

——摘编自刘金源《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906年,清廷“仿行立宪”的谕令颁布后,编制馆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递交了组建新式中央政府的方案:设立带有议会性质的资政院,掌立法;裁撤内阁与军机处,组新内阁,设十一部,“行政之事专属内阁各部大臣”;“司法之权则专属立法部,以大理院任审判,而法部监督之”。这一方案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清政府故而要求编制馆遵行“五不议”,即:军机处不议、八旗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翰林院不议、太监事不议。中央官制由此逐渐厘定。

——摘编自徐爽《1901-1911:旧王朝与新制度——清末立宪改革述论》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末立宪改革的主要特征。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改革不同走向折射出的历史启示。
2021-02-26更新 | 715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人把“庚子事变”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曾镇压了康、梁戊戌变法、掌握清政府中枢权利的慈禧太后,却在20世纪初启动了新政,其原因有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缓和日益尖锐社会矛盾的需要
③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被彻底镇压   ④列强侵华策略发生明显改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观察下表,这说明
革命与改良的“赛跑”
革命党革命敦国清政府改良自救
1894年兴中会成立1901年宣布实施"新政"
1905年同盟会成立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1906年萍浏醴起义1906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
1907年镇南关起义1907年下令成立资政院
1911年黄花岗起义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武昌起义1911年第一届内阁成立

A.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B.武装起义是救国的主要方式
C.推翻封建帝制成为时代潮流D.发展资本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2021-02-06更新 | 30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迪庆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7年,立宪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东京演讲词》中写道:“今朝廷下诏,克期立宪,诸君子宜欢喜踊跃。”1910年,立宪派代表在《请愿代表团会议决议》中写道:“清政府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起义独立。”立宪派对清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步伐缓慢缺乏诚意
B.立宪派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C.革命派的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了高潮
D.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引发保路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98年,湖南率先建立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其课程分学校、农工、工程、刑名、缉捕、交涉六类,戊戌政变后被废止。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下令各省设立课吏馆。据此可知
A.课吏馆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湖南确立
C.课吏馆是地方官制改革的标志D.湖南率先引入了近代官僚制度
2021-01-24更新 | 972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商会简明章程》中规定:“商人可以自行发起集会、制定相关组织章程并选出董事人员,上报商部审核后发放‘关防',立即具有合法性,可以向政府表达经商困难和建议,并具备仲裁本 地商务纠纷的法定效力。”由此可知清末商会
A.标志着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近代化B.初步体现法治精神和市场经济原则
C.掌控了地方行政司法和经济等职权D.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021-01-16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3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表示“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12 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写道:“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两文书的差异体现的是
A.君主立宪目标达成B.封建皇权思想消亡
C.民主化进程的演进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