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8 道试题
1 . 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接着,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铁路简明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这些措施
A.加快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结构性转型
B.可证实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的决心
C.有利于中国经济管理制度的近代化
D.掩饰不了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2 .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下图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B.中国军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C.晚清中国军事现代化之路
D.统治阶级自救运动的不懈探索
2019-07-2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成绩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大学,史称“熹平石经”。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材料三   白鹿洞书院的“学规”摘录

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3)宋代书院是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就是当时朱熹讲学的地点。结合材料,说明白鹿洞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

材料四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4)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教育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分析新式教育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0-08-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检测(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

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材料二   《唐律》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非逞强权之威。犯罪时幼小,事发时长大依幼小论。赦前断罪不当者,若处轻为重,宜改从轻,而处重为轻者,则从轻法毋须改判。循“礼之三本”……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十恶”条款的立法,在于宣示礼敬“天地君亲师”的立法要旨,宣示传统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规定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当他人财产或人身遭遇困境、险境时,见知者要施以援手,否则,构成法律责任。对诬告和匿名书信告人实行严厉的惩罚。严格禁止“亲属相告”。为“不诚信”行为开辟专篇《诈伪》27条,《杂律》篇以刑罚惩罚民事行为中的违约、欺诈行为。《唐律》由正文、注释、疏议三部分组成,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

——摘编自《读<唐律>如见古君子》

材料三   晚清法家泰斗沈家本(1840-1913年),祖籍浙江,1883年考取进士时,沈家本已在刑部工作近20年。此后10年,沈家本“专心法律之学”,成果频出。近代以来,入侵中国的“外夷”仗着治外法权的庇佑,在中国作恶连连。在一系列“涉洋”官司中,国人和各级政府吞下诸多苦果。同时也看到欧美日等国拥有完善的法律,并且带来“便民益国,利赖无穷”。大清律例愈发不能适应时局,这就迫使清政府要修改传统的法律体系,并要把“实现中外通行”作为修律的总目标。1902年,沈家本任刑部左侍郎,奉光绪的谕旨领衔修律,于光绪帝的奏书中建议,要“亟应先议删除凌迟、枭首等酷刑”,更为关键的是,沈家本要通过修律“首先收回治外法权,实变法自强之枢纽,可默收长驾远驭之效”。于是,沈家本主持制定了《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等一系列法典。在随后的修律中,沈家本顺势推动了政府层面的司法改革,这对中国随后的社会进步,尤其是法治上的变革,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元天《重新审视沈家本的领衔修律与司法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背景与共同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律》体现的法律理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家本晚清修律的背景与历史意义。
2019-12-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近现代某部法律规定:本国采行“君主立宪政体,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该法律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5年,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76名随从人员教育背景表,这反映出
考察团留学国内新式学堂科举不明
戴、泽考察团12人10人19人9人
27.91%23.26%44.19%20.93%
戴、端考察团12人10人15人7人
36.36%30.30%45.45%21.21%

(说明:具有多种教育背景者则重复计算,因此各种教育背景者所占百分比相加超过百分之百。)
A.清政府决意进行改革
B.教育格局新旧并立
C.新式教育的迅猛发展
D.宪政改革人才充足
7 . 课程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9年,革命气氛至为消沉,梁启超曾欣慰地说:“数年前革命之说遍天下,自预备立宪之诏既颁,乃如汤沃雪。夫一诏安能有此奇效?希望心有所寄,则民气不期靖而自靖。”材料表明
A.辛亥革命缺乏应有的群众基础B.维新改良再一次成为社会主流
C.梁启超始终坚持走改良的道路D.部分仁人志士热衷于立宪改良
16-17高二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泰晤士报》载:“今天的北京已经不是几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中国能够不激起任何骚动便废除建立那么久的科举制度”。该文评价的是
A.戊戌变法成果B.清末新政成效
C.八国联军战功D.武昌起义影响
2020-07-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1908年《申报》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请替作者加上一幅标题
A.根本不净,百事皆非B.立宪专制,一脉相承
C.立宪专制,互不相干D.立宪专制,性质相同
2020-08-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