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猛烈批判科举制;19世纪末,维新派称科举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这说明在当时科举制
A.无法选拔优秀的人才B.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
C.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D.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2 .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废科举使这一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亲身经历的严复也曾认为“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之废封建、开阡陌”。废除科举制发生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2020-11-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20世纪初,清廷颁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著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之后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这一改革举措
①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六部建制 ②有利于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
③反映了甲午战败的直接影响 ④顺应近代统治机构变化趋势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020-11-1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1901年到1909年,清政府进行了“新政”。“新政”期间新办59117所学堂,在校生超过160万,培养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1902年至1910年新建厂矿企业约330多家,是1901年之前20年的两倍多;军事改革编练了一支具有现代化装备和素养的军队。依据材料,有关清末“新政”说法正确的是(  )
A.就是一场政治的骗局B.延缓了清王朝灭亡的命运
C.培植了新的社会力量D.实现了社会改良的目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序号后史实或结论表达错误的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①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卫传统体制,在造船制炮等方面吸收西方科技。
②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维新派希望实行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八国联军侵华③预备立宪彻底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
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五四运动知识阶级全部革面洗心,改革及于文化与思想。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6 . 张之洞建立湖北枪炮厂,后改称汉阳兵工厂。从建厂之初的1895年到工厂撤并之前的1944 年,一直生产“汉阳造”步枪。按时间顺序梳理下列装备过这款枪的部队,正确的是
①北伐军叶挺独立团                                        ②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
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④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一五师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
2020-06-12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1905年的中国

材料一   1905年部分大事记

4月清政府删除刑法中凌迟、枭首、戮尸等项
7月五大臣出洋考察,拉开预备立宪序幕
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9月清政府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并严饬各地遍设蒙小学堂
日俄战争结束后,双方签订条约,日本获得旅顺口、大连湾及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独占权,战败的俄国也稳固了在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权益
10月京张铁路开工

材料二   1904—1905年以中国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中国却宣布了“局外中立”,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特例(从新引进的西方国家观念看,是不能捍卫主权)。

——摘编自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

材料三 1905年,孙中山拜访严复。谈话中,严复始终认为改造中国,“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孙中山不同意严复的主张,他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摘编自陈国庆《晚清新学史论》

材料四 1905年,《民报》上刊载了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思想主张的文章,文中称《共产党宣言》为“万国共产同盟会奉以为金科玉律”,并介绍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

——余培源《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1905年中国的认识。(要求:多角度论述,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01年,清政府宣布将“通商惠工”作为基本国策;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同时参照英、日商法,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具有商法性质的《商律》,还根据商人出资办实业的情况给予相当的官衔。这说明
A.朝廷开始放宽民间办厂限制B.清末新政中进行了政策调整
C.晚清政府用法治取代了人治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9 . 梁启超在《论政府阻挠国会之非》中强调:“用君主单独之名义以颁布宪法,其宪法之硬性过甚,虽时势变迁,而改正不易,非国家之福也。”该文写于(  )
A.百日维新时期B.预备立宪时期
C.袁世凯复辟时期D.北伐战争时期
2021-03-0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10 .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材料一   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

材料二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1904年8月31日)


(2)阅读材料二,指出材料中的“几根小柱子”具体指什么?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此所进行的努力。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为了建立光明的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哪些影响?
2020-01-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