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方各省督抚相继声明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纷纷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这实质上反映了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东南互保运动进行
C.中央权威极大下降D.地方已实行了自治
2 . 1905年,慈禧派载泽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回国后,载泽向慈禧阐明了立宪的三大好处“一是确保皇位永固”“二是外患渐轻”“三是内乱可弭”。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的实施
A.维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缓和了阶级矛盾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为革命创造了条件
2022-01-03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过关0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1910年,立宪派掀起三次规模巨大的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均未成功。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下列关于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际是一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B.缓和了矛盾,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C.立宪派离心,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D.客观上启发了广大民众的民主觉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10年1月,各省请愿代表向清廷提交请愿书,要求“速开国会”,清廷发布上谕委婉拒绝。同年5月和10月,地方代表再次请愿表达同样诉求,遭清廷遣散。请愿活动的失败
A.反映了清政府拒绝改革B.加速了革命形势到来
C.表明了立宪派力量削弱D.增强了清政府的权威
2021-12-29更新 | 394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2月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清末新政时期,政府推行了边疆治理改革。如将东北地区改设行省,去除其“满洲故地”的种族属性,对内渗透中央权力,对外与日俄争国家主权。该措施
A.无助于抵御列强瓜分东北B.增强了边疆地区对国家的认同
C.加剧了边疆地区严重危机D.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必然性爆发
2021-12-29更新 | 46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1906年《北京画报》刊出的《恭贺立宪》,再现了当时学生队伍举着大清龙旗和“日新学堂”“恭贺立宪”的旗子,途经《中华报》等新式报馆时喜气洋洋的场景。半个月后,赞成立宪的《中华报》因涉嫌质疑立宪虚实被清廷查封。由此可知
A.清廷统治基础正在萎缩B.晚清新学主导社会发展
C.改良主义顺应时代潮流D.民众参政意识不断高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世纪初期,留学生通过归国考试获得功名,或进入清朝翰林院等学术机构,或进入各级行政机关。这样,一批不见经传的留学生迅速崭露头角,被推上了社会大舞台,成为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阅读如下1905—1911年留学生获得翰林、进士、举人人数统计图。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A.留学生成为政府中坚力量B.清朝统治危机得到缓解
C.彻底改变了政府官员结构D.政府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8 . 1901年1月29日,清王朝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晚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学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这表明,清政府
A.主动践行民主宪政的思想B.有意的调适统治策略
C.欲从本源上实现国家富强D.治国理念有本质改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前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原则上一切财赋都属于中央。但实际上国家财赋分为以两税收入为主的直属中央的“上供”部分,和以盐茶专卖、酒利、商税等经费为主的拨留于地方的“留州”部分,自北宋中期起,由于中央征调频度的持续增长与地方开支的扩大,加之中央收缴原属州县的大部分盐茶之利,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至南宋更趋困窘。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州县巧立名目,新增税费,赋敛于民。对于这种制度之外的税费征收,朝廷只得默许。

——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

材料二   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央和地方以“起运”“存留”的方式,将征收的钱粮按比例划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至此,财权下移。其后,“无论田赋、盐茶,一切征榷悉归地方督抚”。1906年清廷改户部为度支部,旨在“综理全国财政”。1909年初,清廷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在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以统一财权,并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

——摘编自陈锋《清代中央财致与地方财政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宋代前期至晚清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变化并简要分析清末新政在财政改革方面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5年8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正式下诏,“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同时要求全国上下要“多建学堂,普及教育…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城乡各处遍设蒙小学堂”。慈禧此举旨在
A.抵御欧美列强侵略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遏制国内民主革命D.加快推进政治变革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