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1905年猛增到882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兴办学堂B.戊戌变法实践推动
C.清末新政制度变革D.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2021-11-11更新 | 390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合奏《复议新政折》,主张大力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新政人才,清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1903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这说明清政府
A.想彻底改革政治经济制度B.开始正式培养翻译人才
C.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D.迫于列强政治方面的压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为1910年清政府举办的南洋动业会和1903年日本举办的大阪博览会场馆对照。它反映了清政府
相同不同
南洋劝业会大阪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大阪博览会
工艺馆工业馆卫生馆动物馆
农业馆农业馆武备馆植物温室
林业馆京畿馆冷藏库
水族馆水族馆兰简馆台湾馆
水产馆各省别馆商标馆
机械馆机械馆海军陈列馆不可思议馆
通运馆通运馆博山琉璃馆学术人类馆
教育馆教育馆金界缎业馆世界一周馆
A.推行新政效果初显B.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C.统筹区域经济发展D.重视国家海防建设
2021-06-09更新 | 42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考前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推行新学制后,出现了各种新式教科书。1903年文明书局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课文:“牛耕于田,不勤,牧童鞭之。牛曰;吾苦甚。牧童曰: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独牛然,人亦如是。问何以为人役,问世界以何等人为最苦?”这一内容旨在
A.宣扬上下尊卑等级秩序B.推广白话文和新文学
C.主张开启民智救亡图存D.论证剥削压迫合理性
2021-05-23更新 | 879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01年到1909年,清政府进行了“新政”。“新政”期间新办59117所学堂,在校生超过160万,培养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1902年至1910年新建厂矿企业约330多家,是1901年之前20年的两倍多;军事改革编练了一支具有现代化装备和素养的军队。依据材料,有关清末“新政”说法正确的是(  )
A.就是一场政治的骗局B.延缓了清王朝灭亡的命运
C.培植了新的社会力量D.实现了社会改良的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通过官制改革等多种方式,使地方督抚权力逐渐有所削弱。不过,清政府虽然有将新军指挥权、调遣权收归军资府和军部,但事实上两部并未能对新军进行有效的指挥和调遣。这一状况反映了
A.中国军事管理与指挥的近代化B.地方督抚呈现治理的多元化
C.清朝中央的权威得到极大加强D.清廷中央与地方关系复杂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末“新政”期间,清廷颁布了《商律》,随后在各地出现了一些新型商会,这类新式商人团体明显打破了传统工商业“行帮壁垒”森严的弊端。新型商会的出现
A.增强了商人的国家民族意识B.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C.突破了官府重农抑商的限制D.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末废科举的举措加速了儒学的解体,儒学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各类主义纷纷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这说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
A.加快了清末立宪运动的进程
B.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C.为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018-01-15更新 | 390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费正清说:“(清末新政)在农村中,群众对于现代化的反应,常常是强烈的反对。新政要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加重了捐税,而且在给农民一点利益以前通常是先搜刮他们一通。”这反映了
A.农民反对现代化B.清末新政已失败C.农民没有获得感D.清末吏治最腐败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年(宣统二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覆有关于宪法范囿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