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边疆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州县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蒙元王朝在边疆范围内设置的政区主要是:宣政院、行省、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如在岭北、东北和西北,行省及宣慰司是直接治理边疆的主要官府形式。在西南,除云南设行省和宣政院主管吐蕃外,主要是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土官”设置。明清两代大抵沿袭此项重要政策。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

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分析古代边疆治理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时代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3年清政府颁行的“癸卯学制”基本上照搬了当时的日本学制,只是将学科名称作了改换,如将“理科”改称“格致科”,“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经济学”改称“理财学”等等。这反映了晚清政府是在
A.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坚守传统教育,抗拒制度变革
C.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
D.顺应世界潮流,追求全盘西化
2022-04-26更新 | 498次组卷 | 1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为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目录。据此可知此时一、诸论二、正文第一章女子之道德第二章女子之品性第三章女子之能力第四章女子教育之方法第五章女子之权利第六章女子参与政治第七章婚姻进化论三、结论
A.维新思想影响深远B.女子权利得到保障
C.民主科学成为主流D.传统思想渐趋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清代从1901年到1911年的最后10年与其说是处于崩溃时期,倒不如说是处于新的开创时期。”文中所说的“新的开创时期”是指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D.兴中会成立
2022-04-08更新 | 300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史学研究领域,“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是经常被采用的两个历史分析维度,“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可能出现相一致的结果,也可能出现相背离的局面。如:清末新政,1901年,慈禧太后下令成立“督办政务处”,定出改革方向,学习日本,推行君主立宪制。“新政”改革中,编练“新军”是内容之一,清政府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为各省领导编练“新军”的机构。……又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废科举,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之间关系的模式,分析论证清末新政。(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恰当、论证合理)
2022-03-25更新 | 186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1年6月5号,清廷谕令整顿翰林院,斥责该院“专以诗赋小楷为功,弊精神为无用,而经世之务,或转不暇考求,殊非造就大才之意”。这反映了清政府
A.意图再次进行政治改革B.基本抛弃传统文化
C.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文明D.彻底废除科举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末《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中指出,高等小学堂开设国语课程是为了使学生“习通行之官话,期于全国语言统一”;《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则要求初级师范学堂选用《圣谕广训直解》作为教科书教授官话,以便以后能够“使全国人民语言合一”。这些章程的颁布
A.推动了留学教育的兴起B.有利于增进国家认同
C.得益于革命思想的传播D.使清政府摆脱了困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
课时54519361111
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
课时20884310
A.旨在培养新政人才B.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征
C.突出引进西方技术D.有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使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峙,各有所属,相辅而行。“由具有议会性质的资政院掌立法,由十一部组成的政府掌行政,由大理院主审判而法部监茗”;此外,“还有督察院专任纠弹,审计院检查滥费,二者皆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从而加强了行政监督的力度。”据此可知,清末新政
A.构建出现代意义的政治结构框架B.以建立君主立宪制为改革的目标
C.建立了责任更明确的专业化政府D.标志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4年在成都成立的官办川汉铁路公司,其股本主要来源于“田亩加赋”,-般是随粮征收,值百抽三,四川的贩夫走卒,大都被迫参与,不足部分基本是靠外债弥补。迫于民间收回利权运动的压力,该公司于1907年改为商办。1908年.清政府又委派军机大臣加以督办,进而在1911年突然宣布“国有”。清末川汉铁路公司的变迁
A.折射出国内社会矛盾的复杂尖锐
B.反映了清政府对铁路建设的重视
C.印证了国人对近代化的积极探索
D.表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走向破产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