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科学中心国家转移成就
第一个意大利
1504~1610年)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伽利略奠定(地面)近代力学的基础
第二个英国
1660~1750年)
第一次转移实现了以牛顿《原理》(1687)发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学大综合,发生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三个法国
1760~1840年)
第二次转移创办了一系列新的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些新的大学;改造巴黎科学院,使院士们成了真正的职业科学家。此外,还形成了集中型科学组织
第四个德国
1875~1920年)
第三次转移实现了第二次科学理论的大综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特性开始显现,科技、工业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更加明显
第五个美国
1920年至今)
第四次转移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子技术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策源地

——摘编自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
2022-08-06更新 | 41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新时期,科技进步持续改变着中国的生产和生活,中国农业经历了“露天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的快速演变。这反映了(       
A.农业科技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B.中国科技成就点多面广
C.科技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D.科技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2022-05-25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6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的会议。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说:“世界科学在最近二三十年中,有了特别巨大和迅速的进步,这些进步把我们抛在科学发展的后面很远。”“因此,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他在报告中响亮地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会后,周恩来集中全国的优秀科学家共同制订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无线电电子学中的新技术、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精密仪器等)的集体攻关,就是从这时候起步的。中国在短短十几年间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突破。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向现代科学进军”自拟论题,并予以合理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李森科是一位确信后天的特性可以遗传的农学家,他的信念与斯大林认为改变环境就可以改变人类的信念相符。李森科在苏联生物学上的优势地位,使苏联的遗传科学足足瘫痪了近一代人之久。李森科现象揭示了
A.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B.苏联计划体制的利与弊
C.时代对科学研究的影响D.斯大林模式的文化根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国,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清)大学士倭仁

材料二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当前世界思想的一个转折点”。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20年)

材料三   2015年,斯蒂芬·霍金警告称,在接下来的100年内,随着在科学技术领域获得飞速发展,人类将面临自我毁灭的危险。而早在2014年,霍金就警告称,人工智能可能“意味着人类的末日”。

——摘自互联网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身份的人物都会对科技与国家民族的盛衰和人类的命运发出不同的声音。请选择上述任意一则材料,明确写出人物的观点,并结合材料中人物的身份、时代背景理解或解释该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