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297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1年浙江1月真题变试题
2 . 科学,一方面是一种纯粹的求知,另一方面又与社会不可分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希腊人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这正是科学精神的最基本因素。希腊人把自然作为一个独立于人的东西加以整体地看待,而许多古老的民族则缺乏一个独立的自然界概念,或者被认为与人事密切相关…自然界表面无序而多样的现象背后存在着普遍、统一而稳定的秩序和规律,而他们发展了复杂精致的数学工具,以把握自然界的规律。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英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蒲伯曾经写过一首赞美牛顿的诗:“自然和自然界的规律,隐藏在黑暗里。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成为光明。”牛顿却说:“我之所以能够看得远一些,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哲人受牛顿影响,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三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械的力量横过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信息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群众的才智和品格,较之那些对社会产生真正价值的少数人的才智和品格来,是无比的低下。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

——爱因斯坦1938年《给后代的信》


(1)请从材料一中归纳古希腊“理性自然观”的内涵,写出希腊先哲研究和教学自然哲学的重要“学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力学为例概述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研究并纳其思想方法,说明牛顿的科学成就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爱因斯坦对当时世界的总结,并以20世纪发生的重大事例加以说明。
2021-05-18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中世纪的科学被教会所掌控。下表中世俗化科学组织的建立,为科学家的研究提供国家政策扶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创立时间名称创立时间名称
1657年意大利西芒托学院1699年德国柏林科学院
1660年英国皇家科学院1725年俄国彼得堡科学院
1666年法国巴黎科学院173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

①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的诞生                  ②为工业革命发生作了技术准备
③反映了对知识和理性的推崇                  ④体现了国家与教会的逐渐分离
A.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1-04-1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建立与印度的通讯,英国需要铺设一条伦敦与加尔各答之间的电报线路,而这条线路必须经过一段伊朗和土耳其之间长期存在争端的领土。于是,从19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政府介入了这场领土争端,并向双方施加压力,最终英国促成了电报线路的铺设……有的英国电报线路穿越非英国领土,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英国铺设了缺乏经济价值的远距离电缆,此外,力图将电缆通过的领土置于自身的控制之下。在1882年征服埃及的过程中,寻求电报安全的目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一军事行动中,东方联合公司积极支持英国将埃及变成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摘编自袁伟华《通讯技术在大国战略中的作用》

材料二   面对列强咄咄逼人的请设电线(注:即电报线路)之态势,清政府并未示弱,而是针锋相对,与之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较量。此间,清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可说是实行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的政治总动员,并根据传统治国理念及新近传入的西方近代思想,制订出“力为设法阻止”的应对方略,取得清廷内外、朝野上下口径及行动的一致,为最终抵制列强的企图奠定坚实的思想及组织基础。此构成清政府与列强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合作”的一面,从而展示出这一时期中西关系中非同“常态”的历史景状,并提示对维护信息控制领域的完整性,清政府的态度是何等坚决。较量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列强可在中国领海铺设海线、但线端不得上岸、“庶界限分明”的格局。

——摘编自夏维奇《历史的另面: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的较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九世纪英国铺设国外电报线路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应对列强要求铺设电报线的态度及措施,并简述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在铺设电报线路方面有何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华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汉早期,我国可能已经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②文人画为满足市民文化的需求,充分展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③宋代商业有多方面的重大突破,其中之一是出现合法的“夜市”
④《武经总要》记载了明朝领先世界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