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今中外法律、法治、反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唐律疏议》中的罪行法定,不是单纯的对人民的“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指引性规定,也包含对封建统治者越法断罪量刑行为的限制,即“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表明《唐律疏议》(     
A.呈现出德治和法治融合B.蕴含着罪刑法定的思想
C.彰显出封建帝王的权威D.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人性
2 . 某学者对西欧中世纪法律评论道:“在庄园内,领主和农奴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都由习俗加以规定,习俗大多源自司法审判的判例。司法审判权原本属于国王……这些权利逐渐以特许权的方式为地方领主所僭取,负责处理领地内的所有争端。”据此分析可知,当时欧洲(     
A.习惯法成主要审判依据B.逐渐以罗马法作为基础
C.国王掌握了最高司法权D.以遵循先例为主要原则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五,周细桂校注,57页,中华书局2011年

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西汉)桓宽《盐铁论·刑德第五十五》,王利器校注,567页,中华书局1992

材料二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32973298页,中华书局1982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说明《春秋》决狱的量刑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的评判标准并简要说明理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受到宪法的检查和限制的约束、总是随着公众舆论和思想感情的慎重转变而顺利转变的多数派,是自由人民的唯一的真正统治者。但是少数派的和个人的所有一切重要权利,都由宪法用种种肯定和否定、保证和禁令清清楚楚地规定下来,关于它们从未有过争论。……国家应该管理与国家有关的事务;一个州或一个较小的政治团体应该管理唯独与这个州或这个政治团体有关的事务;个人应该管理唯独与他个人有关的事务。只有这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自由国家”。

——摘自(美)亚伯拉罕林肯《林肯选集》

材料二   美国内战前,林肯针对那些企图推广奴隶制的人指出:“我们反对奴隶制推行到全国;尽管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错误的,但是所有各州如果合法地要求保护,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只要宪法和法律规定应该给予保护的,政府都将乐于给予它们保护,无论哪个地区都一视同仁。”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认为对于南部叛乱诸州国家应该而且能够对这些州采取强硬措施,其中包括解放黑人奴隶在内。

——摘编自韩亚光《林肯宪法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的宪法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对奴隶制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2-02-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家思想在秦朝时取得了对其他诸家的胜利。秦国采纳了法家所提倡的那种充满活力,并具有残酷性的理论,……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华帝国。在新王朝的统治下,各旧国的贵族和官吏们分别被迁出原先所服务的国度境内,并被剥夺了权力。中央政府委派一些新的官吏到被征服的旧国土地上,代表中央政府,行使统治权。这些新的官吏不再世袭其职位,他们从中央政府佰取俸禄。法家所倡导的法变成帝国全境通用的法律。公元前213年,中央政府强制推行"焚书"政策,……焚书运动标志着法家学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材料二 法律儒家化是指儒家所倡导的礼的精神和有时是礼的具体规范,被直接写入法典,与法律融合于一体的。这一过程始于汉代,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深化。公元653年,《唐律》被制定,颁布,它标志着礼法结合的最终完成。道德习俗(礼》以实在法(法)的形式,具有了正式的法律效力;或者用另一位学者的话来说,

——摘编自莫里斯(美)、布迪(美)《中华帝国的法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家胜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影响?
2022-01-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材料一   唐初先后颁布实施了《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由于律文言简意赅,再加上某些地方官刻意错误解读律文,导致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误解、不统一现象。唐高宗永徽元年命长孙无忌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阐释、说明,于 653年编成《唐律疏议》。这部法律成为唐以后宋元明清各朝立法的基本参照,并对东亚各国立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在查士丁尼法典之前,罗马帝国编纂过三部法典。公元 528年查士丁尼任命著名法学家特里波尼安等人,根据这些法典以及后来一些皇帝的谕令,删繁就简,剔除已经过时或矛盾的地方,于次年编辑成《查士丁尼法典》,它主要包括从哈德良皇帝至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历代皇帝的谕令集。《查士丁尼法典》与另外几部法律文献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三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例。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新的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旧的宪法渊源,而是对旧的渊源的继承和充实,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外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律疏议》和《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宪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史实对文中画线部分的观点进行举例说明。
2022-01-14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治要孝经广要道章》引孔子的话:“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善于礼。”在孔子看来,礼乐是治国的基本方式之一。从个体来看,通晓礼乐,以礼残行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君子好礼、学礼并非仅仅自立;从治国来看,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君子好礼、行礼,就不单单是个人之“修身”,也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途径。董仲舒提出“春秋决狱”的社会治理办法,即以六经中的思想作为判常的依据,犯罪者的动机是否合“礼”,对审判结果会造成直接的重大影响。中国历史上的“礼”“法”合流,是以“礼”入”法”而成,即是汉廷尉陈宪疏中所说的现象:“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摘编自王乐《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礼治》

材料二 西方社会治理理论建立在推崇个人权利至上的基础上,把私有制、私人占有、自我所有权看作天经地义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亚当·斯密将“看不见的手”“公正的旁观者”“经济理性人”“守夜人”等经典隐喻缘合起来,提出了一个有关未来文明社会的乌托邦;诺齐克提出“最小国家”体现了自由至上的理念;哈耶克坚持从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个人自主。

——摘编自张国清、何怡《西方社会的治理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治理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社会治理思想与中国古代相比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局限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6世纪罗马国家形成之后,罗马人制定了数量众多、体系庞杂的各色法律……公元476年,摇摇欲坠的西罗马帝国在强悍野蛮的日耳曼人的冲击之下终于灭亡了……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他认为这些旧有法典具有无法掩蔽的基本缺陷。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要为人们提供一种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528年,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来编辑一个新法典,世人称之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摘编自【美】瓦西列夫《拜占庭帝国史》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颁布于1804年……是一部早期的资产阶级民法典,与当时的自由竞争经济条件相适应,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预”这样的立法精神……其中的基本原则: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绝对所有权制度、契约自由及过失责任原则等……这些都是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自然法领域中的“天赋人权”理论在此民法典中的体现。

——摘编自【英】安德鲁·罗伯茨《拿破仑大帝》

材料三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摘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颁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中两国《民法典》的共同点。
(3)谈谈你对古今中外《民法典》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1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采取必要的办法使人民司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有系统地逐步地建立和健全起来。遵照这一指示,各地加强了人民司法工作建设,划清了新旧法律的原则界限,明确了人民司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镇压反动派、保护人民。为加强人民司法工作,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坚强干部作为骨干,并教育他们重视司法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政策水平。此外,司法工作也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司法经费由国库开支;所有司法罚款、没收财产等收入均统一缴归国库,从而保证了司法工作的正常进行。新中国的司法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李秀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司法建设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司法建设的原因。
2021-07-1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02年清政府推行司法改革,在基本法《大清律例》的基础上区分出实体法和程序法,在实体法中又细分出刑法、民法、商法等;并改革中央司法机构,大理寺改为大理院。此次司法改革
A.旨在改变传统的封建政治体制B.推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
C.彻底清理了不合时代的旧法制D.实现了地方司法审判权的独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