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英国两党制下,每次执政党的更替,都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在竞选中获胜组阁的政党,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针对官吏任用中的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反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革文官制度。……经过不断努力,18706月英国最终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规定除首相、各部大臣等政务官外,一切事务官即包括常务次官等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他们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不与内阁共进退。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梁启超是倡废科举的维新健将。清廷废科举后,选士制度的缺失,使得晚清政府对国家的控制进一步削弱。无数出路阻塞的生员,除很小的一部分留学外,大部分生员只好在自己的家乡另谋出路,秀才当兵成为晚清的一个重要现象。对这些现象梁启超感触颇深。1910年他游历欧美,在亲眼目睹这些国家吸收科举制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合理内核,形成文官考试制度而发挥巨大的成效后就后悔了,转而称赞“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一大发明”,说废除科举是因噎废食、大错特错的一件事,甚至主张恢复科举。

——据杨键《利玛窦盛赞中国科举制》等整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改革文官制度的政治背景。
(2)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提倡恢复科举制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2021-01-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8年12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