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夏朝以来,就有了庠、序、校和学等教育机关。“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子弟能入学校学习,而劳动人民子弟只能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跟长辈学习一些为人之道和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在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中,其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

——据《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古代儿童启蒙读本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据《中国古代教育研究》

材料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真实写照。这一情况在19世纪60年代因新式学堂的出现有所改观,当时的学校开设有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行军布阵等课程,特别是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更是规定了学校教育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操等课程的课时,在中学堂180个课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

材料四: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生统计图表


(1)据材料一述评孔子的办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有关信息。你对此有何看法?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什么趋势?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四状况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2 . 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职位面向所有公民,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平等竞争,择优录用。这反映出该制度(     
A.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B.扩大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
C.受到两党或多党政治制度的影响D.赋予移民和妇女公平竞争的权利
2022-12-30更新 | 296次组卷 | 35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4 . 美国学者克拉克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科举考试制度创立于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2022-03-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非常重视教育问题。苏维埃开办的学校教育面向大众;学校完全世俗化,不受教会干扰;学校教育不仅不收费,而且国家还给有困难的学生发放食物和衣物等;苏维埃还发起了扫盲运动。同时,在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基本在全国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除了要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专门人才外,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30年代,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建设,斯大林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要求学校加紧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公立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直接推动下而实现的。1790年代至1830年代,美国早期工业化蓬勃展开,欧洲的大规模移民潮汹涌澎湃,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而数百万外来移民也需要通过正规的教育以便能够顺利融入主流社会,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马萨诸塞州在内战前率先建立起现代教育体制:分年级教学、书面考试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政府利用税收支持的免费的现代公立学校教育制度建立。高等教育方面,宗教仍然发挥很大的影响。内战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逐渐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教育体制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强的实用主义特点。这种特点促使美国不断调整、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以满足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当时欧洲国家的中学重学术,而美国的中学则强调大众化,把准备就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摘自李剑鸣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北美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美国教育和20世纪初苏联教育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国教育制度对各自社会进步的影响。
2021-08-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一大批教会学校,没有一所在中国政府立案.教会学校与洋务学堂被称为新式学堂,除宗教课程外,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洋务学堂并无显著差别。教会学校的开设
A.以适应中国教育近代化为目的B.源于清政府现代教育的缺失
C.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D.实为对中国教育主权的侵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光绪下诏变法,明令兼习中西学术,并开办官书局印行“中外要书”,编译出版了较多学校管理方面的书籍。此期,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较为重视教育管理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人在《学务纲要》中就提出了“学堂所重,不仅在教员,尤在有管理学堂之人,必须有明于教授法、管理法者实心从事其间”。并对没有条件到国外考察学习的偏远地方,也要求广购编译出版的教育学、学校管理法、教育行政法等丛书学习,以提高办学的规范性和办学的效益。由于张百熙等人的倡导,一些地方的学务官员则明令所属学堂的监督、堂长、董事对《学校管理法》《学校卫生学》之类的书籍,“逐日点读,日以五页为限,由查学员随时考察,如该监督、董事等文义不通,不能句读以及毫无心得有不胜管理之任者,准商同地方官即行撤换”。

——摘编自《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哲学思潮发展深深影响了法国的高等教育,让法国高等教育重生。教育的管理权掌控在政府和国家手中,教师成为国家的公职人员,而不再是僧侣。教育从服务社会的需求出发,为了培养和提高大众素质服务,而不再仅仅是培养能适应上流社会的人或者朝臣和绅士。在教学中摈弃了以宗教神学为主的内容,逐渐以世俗的艺术和科学为主。各级高等教育机构成为资产阶级宣传和灌输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主要阵地,新兴大学成为人们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伦理观念、新价值观念以及新的人生准则的主要渠道。

——摘编自易然《从思想的沃土中汲取营养——法国启蒙哲学对法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高等教育重生”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节,分别由官府予以录用。”此规定应出自
A.新政时期更新选官制度B.清政府时期《奏定学堂章程》
C.南京临时政府法规草案D.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草案》
2020-12-06更新 | 224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说,盛唐的文士主要通过在科举中求仕、边塞当幕僚等方式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进程,而宋代的科举活动再度扩大,文士阶层在科举中流动,在频繁升降的官场中不断浮沉,形成了全国性人才大流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重文轻武政策推行B.儒家学派的焕然新生
C.阶层流动性的增强D.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留学运动是伴随着中国国门的被迫打开、西学东渐进一步扩大后逐渐开始发展的,它以1872年容闳倡导的留美幼童运动为肇始,在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时期形成留学潮。从清末到民国,走出国门留学欧美日的中国留学生,起码在10万人以上。留学生对西方物质文化的引入,改变了传统中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使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成为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组成部分。留学生对西方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引入,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解体。留学教育是文化开放的产物,一部留学史就是一部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并逐步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历史。

——摘编自张应强《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与留学教育》

材料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学子怀着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和美好憧憬,克服难以想象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困难,返回祖国。他们归国后,为百废待兴的中国科技与教育等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时期的留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具有多元的开放色彩。他们不仅仅限于单一的归国服务的传统模式,还创立了中外结合或来去自由的国际合作新方式。不少人与国内科研机构搞合作研究,或利用国外的信息和资源优势,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献计效力。留学生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突出。

——摘编自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留学教育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近代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留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