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长编》载:“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据此可知北宋初期
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B.参知政事职能不变
C.参知政事大权在握
D.宰相权力依然较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2017-08-14更新 | 703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潍坊第一中学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A.推行三公九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增设三司
D.设立内阁
2017-07-14更新 | 395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2018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预测(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续资治通鉴·宋纪一》记载:“旧制,凡大政事,必命宰臣坐议,常从容赐茶乃退。及(范)质等为相,自以周室旧臣,内存形迹,又惮帝英睿,乃请每事具札子进呈取旨。帝从之。由是坐论之礼遂废。”材料说明宋朝
A.官员办事效率提高B.宰相决策权的丧失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传统行政机制发生变化
2017-06-04更新 | 92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吴宗国教授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写道,某朝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并非全盘创新,而基本上是整理、更革前代设施的产物。它使政权机构之职能分化更为明确、责任更为集中。材料中的中枢权力机构是
A.三公九卿
B.内外朝
C.二府三司
D.内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毅的建议最后被采纳。下列选项中他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A.刺史B.三司使C.枢密使D.参知政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孝宗是个围棋爱好者,为此内廷中供养着一名叫作赵鄂的围棋国手。赵鄂自恃得宠,向皇帝跑官要官,孝宗说:“降旨不妨,恐外廷不肯放行。”由此反映出
A.宋代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朝政混乱,大权旁落
C.赵鄂自恃得宠失去信任
D.外廷权力急剧膨胀
8 . 下列措施包含了官署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内容的是
①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贵族无功不授爵
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宋各州公文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④元在中央设中书省
⑤清设内阁后又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④⑤B.②③C.②③④⑤D.①②③
9 .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李沆是个节俭的宰相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2017-04-01更新 | 11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10 .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11-27更新 | 4588次组卷 | 113卷引用: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3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