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察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2-03-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东汉末年,汝南(今河南南阳)许劭专业品评人物,经他好评的人,就在社会上有地位。如曹操少年时没有声望,经许劭品评为“治世的能臣”后就得名做官了。由此可见,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东汉时,豪门大族不但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往往通过“举孝廉”等方式推荐亲属做官。这说明东汉时期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九品中正制度确立
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021-07-11更新 | 736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田阳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学者在研究汉朝历史时指出:“汉代(公元前196)以后,进入中华大一统国家官僚世界的道路完全向所有社会等级的人才开放。”这里描述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门第高者入仕途B.科举考试制度
C.举贤良开察举制度D.贵族再无机会进入官僚世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通过考试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有什么影响?
2020-11-21更新 | 147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崇青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选官制度,由于它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科举入仕成为我国1300年间几乎所有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科举制形成之前,我国各封建朝代选用官吏曾采用过哪些制度?
(2)科举制正式形成于隋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3)我们应如何评价科举制?
7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具有很强的民主性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19-11-11更新 | 33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最近,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     (  )
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制
2016-12-12更新 | 53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西田阳高中高一上学期11月段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这说明察举制
A.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需要
B.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
C.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
D.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
2016-11-27更新 | 37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7届广西区全州县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