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察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下列有关选官标准排序与之相符合的选项是
A.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D.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2-03-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东汉末年,汝南(今河南南阳)许劭专业品评人物,经他好评的人,就在社会上有地位。如曹操少年时没有声望,经许劭品评为“治世的能臣”后就得名做官了。由此可见,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2021-11-25更新 | 1262次组卷 | 38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王符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才,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餮应廉吏,以狡猾应方正……名实不相副,求贡不相称"。这一制度可能是
A.监察制B.察举制C.科举制D.朝贡制
6 . 以下是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D.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学者在研究汉朝历史时指出:“汉代(公元前196)以后,进入中华大一统国家官僚世界的道路完全向所有社会等级的人才开放。”这里描述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门第高者入仕途B.科举考试制度
C.举贤良开察举制度D.贵族再无机会进入官僚世界
8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通过考试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有什么影响?
2020-11-21更新 | 147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秦政府跟周政府大大地不同,周政府不过是一个国王亲属和大部落酋长们住的大庭院,秦政府则是真正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

——据柏杨《中国人史纲》


(1)材料一中所说的嬴政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的“权威性的规范”是指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规范”的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武帝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参与国家政治中枢主要决策的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形成同三公九卿相对应的“中朝”。为满足各级官僚机构对人才的需要,汉武帝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官员举荐人才的制度。汉武帝还将全国统治中心以外的各地划为十三个监察区,称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名,监督地方官僚、诸侯王。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用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制度创新的表现及其作用。
2020-11-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有何进步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